聊起2015年的长沙亚锦赛,各位老铁的DNA是不是瞬间就动了?那一年,中国男篮刚从马尼拉的惨败中缓过神来,整个队伍青黄不接,感觉谁都能上来踩一脚。赛前大家的心情,那叫一个忐忑,就跟等着双十一零点付款似的,既期待又怕网速不给力。当时队里有一位,瘦得跟电线杆子似的,身高臂长,一脸没睡醒的样子,他就是周琦。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大竹竿”,即将在这片场地上掀起一场名为“大魔王降临”的风暴呢?
故事的第一个高潮,必须是那场能载入史册的对阵韩国队的惊天大逆转。说真的,前三节打完,电视机前的观众估计有一半已经关电视准备洗洗睡了。最多落后20分啊!我的个亲娘咧,这分差,在国际赛场上基本等于宣判了死刑,缓期都不带执行的那种。韩国队那边已经开始有点“哎呀,稳了稳了,晚上去哪儿搓一顿”的轻松氛围了。然而,他们显然没看过咱们的玄幻小说,不知道啥叫“主角总在绝境中爆种”。
第四节,风云突变!或者说,一个叫周琦的男人,决定接管比赛。他就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攻防两端直接化身成了韩国队的噩梦。你敢突进来?一个遮天蔽日的大帽直接给你扇回三分线,顺便附赠一个“你瞅啥”的眼神。你以为他在内线蹲坑?他“嗖”一下顺下接球,就是一个势大力沉的暴扣,篮筐都在那儿嗡嗡作响,仿佛在喊“哥,轻点,我疼!”。那一节,周琦一个人哐哐哐砍下13分,各种不讲理的二次进攻,各种让对手怀疑人生的封盖。他一个人,硬生生把韩国队的心理防线给凿穿了。
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他隔着韩国球员的那记单手劈扣,扣完之后振臂怒吼,整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没错,就是这个神奇的名字)都快被球迷的欢呼声给掀翻了。那一刻,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青涩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浑身散发着王霸之气的“大魔王”。韩国队的球员们,脸上的表情从轻松惬意,到紧张,再到茫然,最后是彻底的绝望。估计他们心里都在嘀咕:“这哥们儿中场休息时是吃了啥?菠菜吗?”最终,中国队以76-73神奇翻盘,这场比赛,也成了周琦“大魔王”名号响彻亚洲的奠基之战。
如果说打韩国队是周琦的“封神之战”,那么半决赛对阵当时亚洲的霸主伊朗队,就是他的“王权交接仪式”。对面的内线杵着的是谁?是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中锋”的哈达迪。那几年,哈达迪在中国队内线予取予求,简直就是所有中国球迷的“童年阴影”。赛前,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场“小鬼当家”挑战“终极BOSS”的戏码,周琦这小身板,能顶得住哈达迪那坦克一样的身躯吗?
比赛一开始,哈达迪还是那个熟悉的哈达迪,上来就想给年轻的周琦上一课。结果呢?周琦用他逆天的臂展和惊人的弹速,结结实实地给哈达迪送上了一记火锅大餐!那个盖帽,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更像是一个宣言:“大人,时代变了!”。全场比赛,周琦在防守端对哈达迪的限制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不像王治郅和姚明那样用纯粹的力量去硬抗,而是用自己的灵活性、脚步和那双长得不讲道理的胳膊,不断干扰哈达迪的进攻节奏。哈达迪打得那叫一个憋屈,感觉自己一身的力气,却总打在棉花上,还时不时被棉花里藏着的针给扎一下。
进攻端,周琦同样毫不手软。他能里能外,既能在篮下吃饼,也能拉到中距离惩罚对手,让伊朗队的防守体系顾此失彼。当终场哨响,中国队战胜伊朗,昂首挺进决赛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周琦用一场硬碰硬的胜利,从哈达迪手中接过了那根象征着亚洲内线统治权的权杖。从此,“大魔王”的名号,再也无人质疑。
到了决赛,面对拥有归化球员布拉切的菲律宾队,已经彻底打出自信的中国男篮和周琦没有再给对手机会。周琦在内线筑起了一道禁飞区,全场贡献了16分和14个篮板的两双数据,攻防两端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他就像一个冷静的将军,稳稳地守护着自己的阵地。当中国队最终以78-67获胜,时隔四年重返亚洲之巅,并直接拿到里约奥运会入场券时,全场沸腾了。周琦和他的队友们,用九场全胜的战绩,洗刷了之前的耻辱,重新证明了谁才是亚洲篮球的王者。
整个2015年亚锦赛,周琦场均贡献9.9分、6.0个篮板和惊人的2.0次盖帽,荣膺赛会盖帽王,并入选了最佳阵容。但数据,远不能完全体现他的价值。他在场上的作用,是那种改变了整个防守体系的存在。因为有他这个移动迅速、覆盖面积巨大的高塔在,中国队可以更放心地扩大防守,压迫对手的后卫线。他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为整个球队遮风挡雨。那一年的长沙,我们见证了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一个“大魔王”的加冕典礼。那时的他,眼神清澈又带着一丝桀骜,用一场场震撼人心的表演,把所有质疑和期待,都化作了篮筐里清脆的响声和对手脸上无奈的表情。
他站在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金牌,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腼腆的笑容,和他那在赛场上吞噬一切的气场形成了奇妙的反差萌。所以,问题来了,豆腐脑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