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金牌至上”的思维下,使原本纯洁的体育场变得混浊不堪,体育场成了“秀丑场”。做假的有之,卖通裁判的有之,用违禁药的有之,为奖金分配不均是打得头破血流的有之……没有了奖牌榜,参赛的各地选手减轻了比赛的压力,也避免为了出成绩 “使用兴奋剂”“故意犯规”“不公裁判”等等恶意竞争带来的副作用,使比赛更加公正、公平。
成绩和奖牌固然重要,但积极参与、分享成果才更重要。不设奖牌榜,在减少了竞争压力后,全国各地的优秀运动员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欢聚一堂,可以增加选手相互之间的切磋交流,在增加感情的同时,共享成功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提高技能。
都说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是现代体育的“三驾马车”,但相比之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的很多工作难以简单地量化,更难以短时间内出政绩。在“唯金牌”论下,金牌榜成了一些官员的政绩砝码。当金牌不再是体育政绩的风向标时,可以让体育系统、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中来。只有淡化了体育的政绩色彩,才能逐步实现培养全民运动意识、提高国民体魄的最终目的。
全运会是为每个运动健儿搭建的竞技展示大舞台,比赛竞技只是一个内容,健康生活,锤炼意志才是其中的重点和亮点。
据报道,8月27日晚,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海河之滨全面拉开帷幕,此次全运会无论是在办赛理念还是体制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创新,并且彻底取消了奖牌榜。
报道称一直以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体育健儿为了国家荣誉、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顽强拼搏,对于金牌的渴望,让健儿们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也使我国逐步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争金夺银却慢慢变了味道,从运动员角度来看,似乎不拿一块金牌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不完整,“金牌至上”转化到赛场上,可能会引发使用兴奋剂、裁判黑哨、打架斗殴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第十三届全运会彻底取消了奖牌榜,这对于每一名参赛选手来说,无疑将是一次放下压力、发挥最佳水平的良好机会,专家称这一做法是本届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主题的生动实践,也为各地举办大型赛事提供了创新范例。
希望运动员在赛场上都可以全力发挥,战胜了自己就是冠军了!
天津全运会首次取消奖牌榜。
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将在天津开幕。提到全运会,我们总会想到三个字“怪现象”。为了拿金牌,各省市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双计分”、“假摔让金牌”等。因为,全运会的成绩事关地方体育局领导的升迁。正是这种“唯金牌论”,催生出了全运会种种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天津全运会取消了奖牌榜,也让全运会回归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成为群众运动健身的舞台。
全运会首次不设金牌榜排名:全新赛制
不排名 :天津全运会是首届不设金牌榜排名的全运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 计分 十三运还是给每个名次计分的,只是不公布排名。
奥运计分 :从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前8名的成绩都会带入全运会进行计分排名。如今,奥运会、亚运会等的成绩全部不再带入全运会。
冬运: 此前,全运会还有冬季项目的比赛,一般提前到冬季进行,然后算入总金牌榜。
十二运的冬季项目放到冬运会合并进行,仍带入全运会。
而十三运既然没有金牌榜排名,带入就没有必要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北京冬奥会的推广,十三运特别增设了轮滑冰球比赛。
提前项目: 21世纪以来,全运会早有个别项目异地举行、提前举行的先例。十三运也不例外,除了众多群体项目外,共有21个竞体项目在开幕式前就全部比赛完毕,另有多个项目在开幕式前开始比赛。
跨省组合: 十三运还历史性地出现了部分指定项目的“跨省组合”,例如跳水的双人项目、田径和游泳的接力项目,还有部分水上多人艇项目等,主要是出于国家队集训和奥运争光的考虑。跨省组合获得金牌,组合中的每个代表团都能得到1枚金牌。
与解放军共同培养: 就是从前说的“与解放军双计分”,从前解放军队的运动员夺得1枚金牌,输送的地方队也算获得1枚金牌,这点至今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没有金牌榜排名了,因而换成“与解放军共同培养”的说法。
三大球321: 全运会之前曾有过三大球冠军算3枚金牌、亚军算2枚金牌、季军算1枚金牌的做法,本届也取消了。
8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27日在天津开幕,本届全运会共设33个大项、417个小项,总共有约10200名运动员参赛。
其中花样游泳、网球、柔道、田径的马拉松等项目的比赛已经结束。为了淡化全运会的功利因素,本届赛事不设金牌、奖牌榜,但金牌之中蕴含的奋勇争先、团结协作不能没有,金牌背后的刻苦训练、科技助力不能忽视。众多项目无论从明星、新锐还是竞技层面都值得关注。
为举办一届风清气正、精彩圆满的全运会,本届赛事狠抓严管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坚决杜绝“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摒弃不择手段、破坏公正、权利本位的金牌观,同时要求不得无故弃权、闹赛罢赛。兴奋剂检查将达2900例,较上一届全运会检查数量增幅达12.6%,创全运会检查数量之最。
在已经结束的拳击项目比赛中,发生了多个比赛场次因裁判员判罚问题引起的赛场申诉,并出现了运动员质疑比赛结果,强行占据赛台影响后续比赛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已对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班子予以通报批评,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东京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了38枚金牌的好成绩,杨倩、张雨霏、吕晓军、汪顺、全红婵、苏炳添,以及中国女篮都贡献了好成绩。
在举国欢庆之余,网上出现了多个版本的省级奥运金牌榜,总体而言,主要分成两类,一是以 体育 局隶属关系进行分配,如石智勇和管晨辰属于了浙江 体育 局,而马龙就归了北京代表团;另一类则是以籍贯来划分,这样辽宁就从两金变成了五金,而浙江就只有五金了,因为石智勇的金牌给了广西,管晨辰的算在了湖北身上,各省之间你追我赶,好不热闹。自然山东人喜欢第二种分类,因为他们可以独享金牌第一的位置,浙江人喜欢第一种分类,因为他们认为是自己培养了石和管。更有意思的是,好事者还对集体项目金牌的归属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划分,四人游泳接力每位能分到0.25块金牌。一时间各种榜单频出,也引来评论区的口水战。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从上届全运会起,官方就取消了各省的金牌榜,引起了很多地域维护者的不适和不满,有些爱好者不辞辛苦进行了义务统计,同时又有一种不被承认的不公平感,我记得山东省金牌数第一次位居国内第一,可是真的命不好,没有官方的认可。
参加奥运会的每位运动员都是代表中国参赛,他们从基层被发掘,被选入各省专业队,再被挑选进入国家队。国家队中聚集了各项目最好的教练、体能师、科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是完全的国家行为,这时地域特质已经逐步被淡化,所以奥运会上获得的荣誉也是属于国家而不可分,那种将金牌分成1/4块(还好没有足球奖牌)的行为无疑是可笑而荒谬的。
如果一定要按照籍贯分,就会出现麦克莱尔的金牌归到江西名下的伪命题,而辽宁也会多一块来自于张本智和的乒乓球铜牌。
以往的全运会,各省市自治区及其他行业团体,比较金牌、奖牌多寡,有时甚至竞争到“半块”的多少,“多”者就是“胜利”,这成为一种干事业额“引导”。由于“金牌引导”,甚至“金牌至上”,也酿出一些“看不懂”的事儿,如在“设项”、“运动员引进”、“暗中使劲”等,想方设法,全省努力奋斗。于是,出现举办省一般都为“金牌第一省”的现象。如八届全运会上海举行,获42枚金牌,居第一;第六和九届广东举行,分别获54、69.5块金牌,又居第一;十届江苏举办,获56枚金牌,占第一,同届体育大省广东获46枚,得第二;十一届山东举办,获63枚金牌,居第一。举办省为此,忙得不可开交。这次,就消除了这个“压力”,转向“全民健康”的惠民主题,将体育步入正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