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学院(Berkeley College),成立于1931年,是一所专攻商科的学院,该校的学生来自美国17个州和76个国家1。伯克利学院(Berkeley College)不同于世界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伯克利(Berkeley)”一般指后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简称。伯克利学院其学术成就得到广泛认可,特别在商业领域。共有六个校区分布于美国纽约和纽泽西,即:纽约城市校园、曼哈顿校园、白普林校园、加瑞特校园、帕拉姆斯校园、木桥校园。BC学术成就一直以来都广受好评。70余年以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领略过 Berkeley College 的学术传统和纽约异彩纷呈的文化氛围。 Berkeley College 教学质量上乘,提供强化商务课程,能很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学院引以为豪。学院在众多国际企业和时尚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加州伯克利是世界名校。
学校简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简称伯克利,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是世界最顶尖公立大学之一,位列2018-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5。
伯克利是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以自由、包容的校风著称,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及教学中心之一,ARWU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经济社科等领域均排名世界前5,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截止2019年3月,伯克利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10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四)和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三)。
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此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人在此领导曼哈顿计划,制造出人类第一枚原子弹、氢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在此发明回旋加速器,并建立了美国顶级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西博格等人在此发现了十六种化学元素,居世界首位,其中第97号元素“锫(Berkelium)”即是以“伯克利”命名。此外,该校为南湾的硅谷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特斯拉创始人马克·塔彭宁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州立高等学校。加利福尼亚大学 9 所分校中历史最悠久也最有声誉的一所。1868年由加利福尼亚学院以及农业、矿业和机械学院合并而成,校址初在奥克兰市,1873年迁至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的伯克利市。1899年,在校长惠勒领导下,学校规模扩大,学科范围拓宽,尤其是农业 、人文和工程学科发展较快,声誉逐渐提高。1930~1960年 ,斯布劳尔任校长,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核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吸引优秀学者。该校设有工商管理、化学、工程、环境设计、法律、文理、图书馆和信息科学、自然资源、验光、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学院以及教育、新闻、公共政策等研究生院共14所学院,另设有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60个科研机构。学校实行1学年分3学期制,本科4年,修满180学分可获学士学位。该校的研究生部是美国最大的研究生部 ,研究生占学生总数的1/3, 每年约有500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美国联合科研委员会会议理事会评定该校的研究生教育为美国第一,学校有30个学科名列前10名,其中人类学、化学、工程、历史、音乐、统计和生物统计等学科名列第一。伯克利分校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领导下,由校长负责管理学校,由学术评议会处理学术事务。招生条件较严格 ,规定报考该校的中学毕业生 ,考试的平均积分为3.3分或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平均成绩在500分以上者方能入学。该校曾有许多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世界学术的知名学府,在众多权威的大学排名里名列前茅。2004年,英国的The Times Highe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评柏克利加州大学为世界第二的大学,仅次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领先许多知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而由上海交通大学于2004及2005所作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伯克利加州大学连续两年被选为世界第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学术声望享誉全球,它的研究院的很多学科在全美排名前3名。但是,它的大学本科排名近10年来一直屈居全国性大学第21位。很多高质量的公立大学都因种种因素无法排到较高的名次,为了不“埋没”这些大学,《美新周刊》另外评出了有50所大学入榜的全国性公立大学排行榜,2008年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维吉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和北卡大学,这5所大学年年排在公立大学前5名。
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项目是评价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项目又连续名列全美第一。伯克利十五个研究生项目全部名列美国前五名。接着排名第二,三,四和五的分别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加州伯克利(Berkeley)大学成立于1868年,位于旧金山以东21公里的伯克利市,地处硅谷边缘。伯克利大学在全美公立大学排名中多次名列第一,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学府之一。该校有3万多学生,光图书馆就有20多个,学校图书馆藏书达700万册,有300套微缩胶片和10万种期刊。伯克利大学教授里有16个诺贝尔奖得主,孕育了许多对抗政权淫威的学运领袖,也栽培了不计其数的政界领袖和社会栋梁。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得鲁是该校工程系毕业的学生。
伯克利大学能够包容许多互相冲突的意见和结合不同的观点,让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发挥所长。无论你是学富五车的才子,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还是放荡不羁的嬉皮士,都会觉得一样舒坦自在。原籍中国湖北的田长霖教授,在1990-1997年期间任该校校长,是担任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第一位华裔学者,这也许是这所大学特别引华人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官网
在爵士乐、摇滚乐的发祥地美国,有一所闻名遐迩的现代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半个世纪以来,这所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音乐学院一直独树一帜,执现代音乐之牛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学院现有学生3000多名,其中40%为外国留学生,是美国外国学生比例最高的学院之一。欧美许多已经成名的音乐家也常来此进修,以感受现代音乐发展的脉搏。
伯克利音乐学院始建于1945年,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钢琴和作曲的劳伦伯克教授,只讲授当时还不登大雅之堂的爵士音乐。刚开始只招收到一名学生,但随着爵士音乐的变化与发展,该学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于现代音乐的学生,随之发展壮大。到了50年代,伯克利音乐学院开设的课程又增添了乡村音乐、蓝调以及摇滚乐。60年代,当通俗音乐大行其道时,伯克利音乐学院增添了通俗歌曲写作课程,使音乐创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音乐制作室来录制他们的作品。到了90年代,音乐已经成为年收入数百亿元的产业,伯克利音乐学院又设置了音乐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以培养懂音乐又懂市场行销的现代商业管理人才。此后,随着音乐疗法在美国的兴起,伯克利音乐学院又设立了相应专业,以培养下一世纪也许会流行的全新音乐医疗方法和技术。正是由于这种顺应时代的发展,才有今天享有盛誉的伯克利音乐学院。
伯克利音乐学院提供4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前两年上基础课:
和声、对位、辨音训练和音乐技术,后两年进入各专业课程学习。学院设有12个专业:古典音乐作曲、爵士音乐作曲、现代音乐写作与制作、电影音乐录制、音乐商业管理、音乐教育、音乐制作技术与工程、音乐合成、歌曲写作、音乐疗法、演奏和专业音乐。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是一个专业水平的演奏家,至少要精通一种乐器。
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学费十分昂贵,例如1999年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学费为全年15350美元,再加上食宿杂项大约需要2.5万美元。学院提供的奖学金也不少,大约有500万美元。在奖学金的发放上,美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基本一视同仁。只要是出类拔萃的申请人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入学申请程序也和一般的学院不同。学生自己录制的音乐磁带是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外国学生不需要托福成绩。
但英文基础差的学生会被安排到一般社区学院先补习英文。学校十分惜才,对招生慎之又慎,对于有音乐天才的和与音乐无缘的考生,录取或不录取会迅速作出决定。但是许多有才能的学生并非全面发展,他们自认为音乐是自己的天生使命,若被拒之门外,有可能意味着一个音乐人才遭到了扼杀。因而,学院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机会,帮他们圆梦。
伯克利音乐学院环境优美,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新入学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可以住校,其余的则散居于附近的民宅。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有优良的演奏厅,附近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音像制品商店TOWER
RECORDER。伯克利音乐学院不仅是音乐天才的摇篮,也是全世界音乐家的圣地。
外籍学生入学要求
SAT
Verbal
580分,Math
663分;托福
550分。
申请截止日期基本为前一年12月到当年2月。
参考资料:
伯克利为世界各地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英特尔公司总裁 Andrew Grove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和 Moore 定律发明人 Gordon Moore 、 Sun Microsystem 创始人之一和公司总裁 Bill Joy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 Steve Wozniak ,这些人创办的公司在不同方向和领域成为了全球 IT 行业的标准。他们都来自伯克利。世界第一个华裔宇航员 Lerog Chiao 、美国 20 世纪福克斯董事局主席 Peter Chernin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Earl Warren 等等也都是伯克利学子中的佼佼者。
伯克利和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一直联系广泛。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国学大师赵元任教授等等都在伯克利学习和工作过。年轻一代的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新星杨培东也成为伯克利的骄傲。
“比黄金更能给加州人带来光荣和喜悦的大学”
19 世纪上中叶,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迅速推进,“淘金热”、“淘银热”席卷加利福尼亚等西南部地区,一股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为各自的利益拼命搏斗、无情掠夺。丰富的宝藏遭到野蛮的吞食,辽阔的沃野充满了杂乱与喧嚣。目睹此情此景,加州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在挖掘矿藏之前,先要开发才智。”于是,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的声音响彻西部旷野。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加利福尼亚州宪法的起草人要求这个新州的立法机构“用各种方法鼓励知识、科学、道德和农业的发展”。他们梦想一个大学,这个大学“将比黄金更能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
1868 年 3 月 23 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法令,将私立的加利福尼亚学院和公立的农业、矿业与机械学院合并,成立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址在旧金山海湾旁的伯克利( Berkeley )。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已经有十所分校,但伯克利分校依然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旗舰。
时至今日,加州的工农业发展在美国 50 个州中独领风骚。如果把它算作一个国家,它的工农总产值可以在世界上排名第八。 130 余年后的今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球闻名的顶级研究型大学,为美国和其他世界各国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级各界的人才。这所公立大学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共同支撑起与美国东部常春藤大学相比肩的西部学术脊梁。
毫无疑问,加利福尼亚州的创始者们对一个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的大学的梦想在伯克利得到了实现。伯克利分校 130 余年的发展,是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西部发展的体现之一。早期的加州带给人们金色的梦想,所以被称为“金色之州( Golden State )”,今天的加州是世界翘首的高科技先驱。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使无数 IT 科技天才实现了梦想,他们企业和发现改变了和改变着世界。在硅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伯克利分校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交融的校园
伯克利分校占地 1230 多英亩,它从伯克利城区一直延伸到林木覆盖的伯克利山麓。校园内终年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开不谢。 80 多座巍峨的建筑物散布其间,更显得清幽典雅,让人流连忘返。在校园深处德维内尔人文大楼后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塔,它就是伯克利分校的标志性建筑萨瑟塔。萨瑟塔是仿照威尼斯圣玛可塔的式样设计的,塔高 307 英尺;塔内有 12 个大铜钟,大小不一,最大的重达 4118 磅;塔顶建有一个 48 个钟铃的报时钟。大钟每天敲响三次,报时钟 24 小时报时,钟声悠扬,在整个校区久久回荡,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塔楼,极目远眺,但见旧金山市鳞次栉比的楼群,水天一色的海湾,状如长虹的金门大桥,一切都尽收眼底。
校园多元的建筑风格和学校的气氛都体现了”学识城市“的理想。最具代表性的钟楼( Campanile )、大学图书馆( Doe Library )和希腊剧场,在建筑师 John Galen Howard 的监督下,于 1902 年到 1917 年之间落成。由这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体现了欧洲古典思想的优美、典雅和尊严,而其浓郁的人文色彩,与周围其他建筑风格较为现代化的大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使校园杂乱无章,相反,古典和现代风格的相互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多元性质。
“平民出身的孩子也梦想着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1997 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后,姜国华进入了伯克利来攻读博士学位; 2004 年,姜国华已经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助教授。在谈起伯克利的时候,姜博士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他说,平民出身的孩子也会梦想着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伯克利,就能够给他们一次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加利福尼亚州宪法的起草人要求这个新州的立法机构“用各种方法鼓励知识、科学、道德和农业的发展”。他们梦想一个大学,这个大学“将比黄金更能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
姜博士介绍说,美国的大学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种类型。公立大学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和提供财政来源;私立学校则主要靠校友的捐赠等,很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都是私立大学。伯克利作为一所公立大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全体居民。她为任何一个有梦想的优秀学子提供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不分贫富,不分种族,不分地位。伯克利本科生的学费不到一般私立大学的一半,甚至更少,这就为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创造了接受一流教育的机会。
伯克利的招生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种族优惠政策( affirmative action ),给来自于少数族裔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近几年来,伯克利在招生中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以外,还考虑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考虑到学生成长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及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情况。所有的这些政策都给更多的来自贫困家庭和少数族裔的孩子带来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姜国华说:“我在伯克利读书的时候,他们有个说法:聪明并且家境好的孩子,可以去读斯坦福;聪明的但是家庭经济紧张的孩子呢,可以来伯克利。”然而,伯克利分校的质量与其他任何一所学校相比都并不逊色,该校为学生提供小班学习的环境和现代化仪器设备等一系列辅助教学的良好条件。
姜博士回忆说,伯克利欢迎来自美国其他州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在那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不同国家的食品。事实上, 2003 年伯克利共有 33076 个学生,白人只占 34% ,亚裔占到 34% ,其中华裔就占学生总数的 16% ,其他多为非洲裔和南美裔。伯克利校园无疑是美国最种族多元化的社区之一。
“学术精神与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
1995 年,在每十年进行一次的美国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学术水平评估中,伯克利的 36 个学科中有 35 个在全国名列前十名。 18 位伯克利的教授和数目不少的伯克利毕业生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包括近年来获得经济学奖的阿克罗夫教授( George Akerlof )和麦克法登教授( Daniel McFadden )。此外,伯克利的教授中还有大批的美国各个科学院院士(如 127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奖金获得者(如 137 位富尔布赖特奖金获得者)。
平民出身的孩子也会梦想着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伯克利,就能够给他们一次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伯克利设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中有美国能源开发署的三个世界闻名的大型研究中心:劳伦斯伯克利实验研究中心、劳伦斯弗莫尔实验室、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其中,劳伦斯伯克实验研究中心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规模庞大,拥有实验建筑群 54 个。仅这个研究中心先后有 8 人获诺贝尔奖金!伯克利 1943 年创建的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是美国研制核武器的重要基地,它对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原子弹之父J.罗格斯·奥本海默就是这个实验室的杰出科学家。
所有的这一切成就与伯克利勤勉、宽松、自由、鼓励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学术氛围分不开的。在看似自由和散漫的文化背后,其实是严谨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姜国华讲述了一件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小事。
在姜博士学习的哈斯商学院里,年轻的助理教授们要把大部分周末和节假日用在工作上,这通常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面临着证明自己的压力。可是,许多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们也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工作。“我每次和导师 Brett Trueman 教授约时间谈研究进展,他总是迅速地回复‘明天早上 8 点'。有一年的 12 月 30 日,我给他发邮件约见面,他也出乎意料地当天回复‘明天早上 8 点'。我有些措手不及,本以为还有新年前后几天时间考虑多些再谈的,不想他 12 月 31 日还会来办公室工作。”
伯克利的教授都保持一种“大门敞开( open door )”的习惯,学生即使不预约也可以随时到老师的办公室谈学术问题,教授们如果不是脱不开身的话,就会饶有兴致地讨论起来。
伯克利人崇尚民主、自由、独立和批判。教授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或研究兴趣强加在学生身上。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选择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样的题目,而导师也会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个题目。导师在指导学生时会反复强调“你的研究哪里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方法是否严谨”,“你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教授们不光对学生这样要求,教授之间也是这样,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教授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正是经过这样的探讨与批判,一篇文章才越写越精。在伯克利,学术上的精益求精是一种弥漫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受到感染。“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使任何一个教授,如果放弃或放松研究工作,就会感觉到来自周围的无形的压力。
伯克利的很多大牌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他们即使在外界颇负盛名,也依然平平淡淡地做着他们的研究。姜国华记得他选过麦克法登教授的课,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部分时间在做研究、写文章,很少看他出去演讲,或者做别的出风头的事情。“学术精神吸引来了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又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学术精神。所以伯克利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学,才能历久而常青。”姜博士深有感触。
“你的思想永远会得到尊重”
加州大学素以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著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伯克利,没有来自保守传统的约束,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你的思想永远会得到尊重,即使别人并不同意你的观点。正是这种缘自西部开发的自由思想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孕育了无数的新思想和伟大的新发现。
伯克利的另一个传统是对人权、民主与自由的不懈追求,这也是很多学子梦想伯克利的一个原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反越战,这里成为了美国“言论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姜博士清楚地记得,伯克利校园旁有一个“人民公园( people's park )”,这个公园因为是反越战的集会地点而出名。伯克利人也一直把人民公园当作一个“言论自由运动”的标志,引以为傲。在南非种族隔离期间,伯克利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其他分校的师生一起斗争,迫使加利福尼亚大学当局停止投资和南非种族隔离政府有关系的美国公司。
在伯克利大学的广场,经常有各种各样的集会示威活动。这些示威活动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示威活动是因为研究生生活补助太低,学生表示不满;有的是因为国际局势上的一些大事情,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伯克利师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华人的骄傲—田长霖校长
姜国华博士说,谈起伯克利,就不能不提起曾经担任过伯克利校长的田长霖教授。田教授不仅是伯克利的骄傲,更是华人的骄傲。 1990 年,田长霖成为伯克利校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在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里担任过校长的华人。他祖籍湖北,武汉出生,在上海和台湾长大,留学美国,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伯克利工程学院教授。
田长霖校长对伯克利乃至华人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据说,刚到美国时田长霖在南方的一所学校读书,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去上学时他发现汽车前半部分坐的是白人,后半部分坐的是黑人,他不知道自己该坐哪里。后来,司机让他坐在了前面。从那以后,田长霖宁可步行,也不坐公共汽车。这件事情对田长霖影响很大。他担任了伯克利校长以后,即大力推动校园内的种族多元化。
今天,田校长的努力已经非常有成效,伯克利校园已经是美国最种族多元化的社区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很长时间内在招生过程中实行种族优惠政策( affirmative action ),主要为非洲裔和南美裔的高中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入学名额。 1997 年,大学董事会取消了这个政策。田长霖校长为抗议这个决定,毅然辞去了伯克利校长职务,他的行动在美国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香港回归后,田长霖教授曾经应特首董建华的邀请担任香港科技发展委员会主席,为香港的发展政策咨议。
“学术精神吸引来了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才又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学术精神。所以伯克利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学,才能历久而常青。”
姜博士说:“田长霖校长非常平易近人。有一次,我在伯克利一个餐馆和几个北大的同学吃饭,遇到前来就餐的田教授,听说我们是从北大来的学生,他很高兴地和我们聊了起来,还说起和我们陈佳洱校长一起上小学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