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比赛,被裁判毁了。很无语~
绿茵场上,黑衣裁判,代表着权威。一判既出,绝无改判可能。有点像最高级别的法庭终审。有冤情,也无处可诉了。让人遗憾。
历届世界杯,裁判都会出问题,英德大战引发的争议其实是老话题了。裁判是人不是神,这点,没说错。关键是,既然出了错,而且一错再错,就说明制度上有漏洞。有漏洞,就要想尽办法去弥补,去改进,而且要以最直接、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去弥补。
很遗憾,在高科技的当今,国际足联在接受高科技方面,好像一直显得非常抵触——比如,赛场上裁判戴耳机,也是经过许多波折,最终才得以实施。很简单的一件事,为何要人为的复杂化?说这是足球的一部分,甚至是足球的魅力?太牵强了。
迫于压力,国际足联表示要变规则,要增加门线裁判,多加几双肉眼。知错,马上就改,这很好。不过有没有想过:肉眼再多,也有眨眼的时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为何就不能引进一些现成的高科技呢?鹰眼也好,录像也罢,可以最清晰、最直观地反映球场里的一举一动,对公正判决有很大帮助,有何不好?何必非要舍近求远?
国际足联力挺裁判的背后,折射出的,实际是他们竭力想保护自身权威,保住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网球比赛用鹰眼了,篮球NBA采用录像回放了,其他体育项目,都已欣然接纳高科技了……国际足联就是不为所动!貌似很牛,但其实,他们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因为肉眼,毕竟替代不了“鹰眼”,原本可化解的矛盾,说不定变得不可调和。
所以,真正的权威,并不在于面上的强势,或是一味追求特立独行,并一意孤行,以显得自己如何与众不同。这不是非常权威,是非常可笑
哎~~~~~~~~~~~~~~~~~~~~~~~~~~~~~~~~
未知数。下面介绍十个
本届世界杯主裁判误判大盘点 阿根廷好运英格兰窦娥冤
2010-06-28 05:40:09 来自: 新闻网
1/8决赛才进行了四场较量,就出现了两场主裁判重大误判,左右比赛进程的案例。除了英格兰遭遇世纪之冤之外,小组赛里澳大利亚等队就遭遇了主裁判严苛的判罚。有些球队,甚至就等于是被主裁判一嘴昏哨吹出局的。
小组赛 阿根廷4-1韩国
上演了帽子戏法的伊瓜因在第75分钟打入一个争议入球。从慢镜头回放来看,当梅西的射门中柱弹到他脚下时,伊瓜因已经处在了越位的位置上。虽然这个争议球并不能改变比赛的形势,但是从主裁到边裁居然都对此视而不见,实在是令人惊讶。
小组赛 加纳1-1战澳大利亚
身患绝症依然还拼搏不止的科威尔吃到了一张让全世界球迷为他惋惜的红牌,而这也引起了所有人对于裁判的声讨。故意手球还是无意手球?决定权自然在裁判手中,可是同时全世界球迷也都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冷酷”自然不是他的错,但是将这个判罚称做“愚蠢”是毫无问题的。
小组赛 阿根廷1-0尼日利亚
第6分钟特维斯中路分球,梅西弧顶处远射被对方门将托出横梁。随后贝隆右侧开出角球,海因策禁区内鱼跃冲顶,球飞入球门左上角,阿根廷1-0领先尼日利亚。阿根廷的海因策头球破门,当时萨穆埃尔禁区内有犯规嫌疑,赛后国际足联也承认这是误判。
小组赛 斯洛伐克1-1新西兰
第50分钟谢斯塔克和魏斯在右路配合后送出精准的传中,跟进的维特克抢点头球攻门,球飞入球门右侧死角,斯洛伐克打破僵局1-0领先新西兰。值得注意的是,维特克在头球攻门的瞬间存在越位嫌疑,但主裁判认定进球有效。慢镜头显示,此球有两名斯洛伐克球员越位,但边裁没有看到,最终这粒进球也被宣判有效。好在新西兰队队93分钟完成绝杀,1-1战平对手。
小组赛 美国2-2斯洛文尼亚
美国队在先丢两球的情况下,2-2扳平了比分。而实际上他们本该有反超比分的机会。比赛第86分钟时,美国队在禁区的混战中由替补登场的埃杜攻进一球,但主裁判库利巴利吹哨示意埃杜犯规在先进球无效。美国队主教练布拉德利和前锋多诺万都对裁判的判罚表示不解,多诺万说:“他(库利巴利)拒绝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犯规了。”
小组赛 德国0-1塞尔维亚
锋线老将克洛泽连续吃到两张黄牌被罚出场外。西班牙裁判乌迪亚诺因为这个判罚一夜之间成为了德国的全民公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克洛泽的两张黄牌都是毫无来由的,尤其是第二张,克洛泽的逼抢根本不是造成对手摔倒的原因。就连当时他的对手斯坦科维奇自己都承认,是被草皮绊倒的。然而,裁判还是毫不留情地向克洛泽出示了第二张黄牌,改变了整场比赛的形势。
小组赛 巴西3-1科特迪瓦
卡卡因为科特迪瓦门将精湛的演技领到了第二张黄牌,郁闷地被罚出场外。他将因为禁赛而缺席下一场与C罗的强者对话。
还是在巴西对科特迪瓦的比赛中,前锋法比亚诺这次施展出了马拉多纳的绝学“上帝之手”,不同的是,这次他采用了篮球运动员的动作,先用右臂停了一下球,接下来再交给左臂停球,最后一脚抽射破门。很多年以后,法国主裁兰诺伊必将因这场比赛而名动天下。
小组赛 美国1-0阿尔及利亚
第20分钟,美国获得好机会,H-戈麦斯在禁区右侧连续小角度射门被挡出,邓普西门前包抄补射空门命中,但助理裁判示意越位在先入球无效。从电视慢镜头回放来看,此球并不越位。
这个误判直接导致场上局面进一步胶着,美国队直到补时的最后一秒,才由核心多诺万补射命中左下角完成惊世大绝杀。
1/8决赛 英格兰1-4德国
第39分钟英格兰队前场拿球,迪福将皮球回敲,适时跟进的队友兰帕德迎球怒射。皮球如出膛炮弹一样飞向球门,击中英格兰队横梁下沿,皮球弹下之后砸地被门将诺伊尔没收。
当时兰帕德和他的队友们已经开始庆祝进球,卡佩罗也兴奋得钻进了双拳,但主裁判并没有任何表示。通过随后的电视回放可以清楚的看到,皮球在打中门框后已经结结实实的砸在了球门内。但当值主裁判、乌拉圭人拉里昂达和他的助理裁判们都没能看到这个进球。镜头回放显示,这个球几乎落进了球门线大约半米,但主要是球回弹出来。如果这个球进球有效,英格兰队当时将把比分追成2-2,随后的比赛进程将大不一样。
1/8决赛 阿根廷3-1墨西哥
第26分钟,梅西禁区内将球直塞,特维斯抢在守门员之前捅了一下球,梅西吊传,特维斯越位位置头球将球顶入空门。裁判示意进球有效,随后墨西哥球员“围攻”边裁表达不满,经过一番衡量后,边裁和主裁判仍认定进球有效。这是全场的第一个进球,对墨西哥队的士气影响非常大。
情节轻的,就给予警告,罚款,而情节严重的会有处分,不会让他灾区参加国际比赛的评判,像今年世界杯英格兰与德国的比赛中那个严重误判,那场的主裁判就不会为以后的比赛评判了,就是这样。
不可能改判的,就算你没有犯规,裁判直接给你红牌也可以,
场上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裁判以后就不可以再工作了
卡洛斯·贝拉斯科。2014年世界杯内马尔受伤裁判是卡洛斯·贝拉斯科,2014世界杯举办时间:2014年6月12日-7月13日 2014世界杯举办地点:巴西(继1950年之后世界杯第二次在巴西举行)。
误判 与还债无关
1966年,英格兰与联邦德国在世界杯决赛中相遇,90分钟双方战成2:2。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决赛加时打响,那个令全世界争论至今的进球在第101分钟到来。英格兰右路传中,赫斯特停球后转身劲射,皮球弹在横梁后下坠,砸在球门线处弹出……球进了吗?几乎所有22名场上球员都拥向了主裁判丹尼斯,后者跑向边线,在那里,苏联巡边员巴克拉莫夫点头示意球进,丹尼斯立刻将手指向中圈,进球有效,3:2!这个充满争议的进球让后人争论不休,英国人开发出的电脑软件认定球越过了门线,而德国人研制的程序则称球并未越线,直到今天,这个球都是世界杯历史上的悬案。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昨晚,英格兰与德国再次相遇,这次射门的人换成了杰拉德,但入球是一粒毫无争议的有效球,但就是这样一粒被英国媒体形容为“已经越过几英里”的进球,被当值主裁活生生地吹出来了。
事后,有人称这是英格兰在为44年前的世界杯冠军还债,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误判的理由。就在昨天英德大战之后两个多小时,另一个低级错判在阿根廷与墨西哥的比赛中发生。当时阿根廷前锋特维斯在毫无疑问的越位位置打入一球,但裁判偏偏就对他的越位视若无睹。
误判 放球员的血
说到本届世界杯的误判,我们有必要提一下澳大利亚队,他们也许成为了在南非受到最多不公正待遇的球队。三场小组比赛,他们有两场比赛被出示红牌,其中带着绝症出场比赛的球员科威尔更是因为一次根本不成立的手球被罚出场。用澳大利亚队队医的话来说,“科威尔是在带着生命危险出场比赛”,而裁判那次扼杀他出场时间的误判,不仅仅是在宣判澳大利亚队的死刑,更是等于在“放科威尔的血”。
在离开南非之后,科威尔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国际足联有曾对于我们经常比足球大国受更多的判罚作过关注吗?裁判从来都不对足球大国严厉吹罚,但我们却经常因小事被罚红牌,国际足联是时候作点事了。 ”
看看裁判们在本届世界杯上干下的那些荒唐事情吧。小组赛中美国队的两个进球被认为是越位被吹;法国主裁兰诺依对巴西队法比亚诺的连续两 次手球熟视无睹,甚至事后还笑着询问当事人,“你刚才是不是手球了? ”
而阿根廷似乎已经成为了本届世界杯中最大的受益球队,除去今天凌晨的那次误判不说,对尼日利亚,海因策头球破门,但当时萨穆埃尔禁区内有犯规嫌疑,赛后国际足联也承认这是误判。接着对韩国,第31分钟,梅西中柱后,伊瓜因补射破门,实际上这是个越位,赛后当值助理裁判甚至做出了道歉。
改革 为何迟迟不来
从1966年开始,甚至更早的时候,国际足联就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着错误判罚,而外界也一直都在想尽办法让国际足联进行改革,来避免误判的出现,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国际足联却坚持拒绝让任何高科技辅助手段进入世界杯。
去年联合会杯期间,FIFA首次采用了录像回放辅助裁判做出判罚的设备,但由于巴西与埃及比赛中一次录像回放之后的补判点球引起轩然大波,最终让国际足联更为坚决地抵制高科技。去年底,法国凭借亨利的手球淘汰爱尔兰进入世界杯,FIFA技术委员会向布拉特建议,世界杯期间在球门线附近设置球门线裁判。然而在世界杯开始之前FIFA执委会投票最终否定了这一提议。
昨晚,英格兰原本有机会以2比2平的比分结束上半场比赛,然而裁判的一次误判彻底打乱了英格兰人的节奏,并让三狮军团在下半场彻底崩盘。在FIFA官网上,上半场比赛结束后就反复播放这次误判的录像,并伴随了对这次判罚的解释。FIFA官网认为,由于当时第二助理裁判埃斯皮诺萨是跟着德国队的反击方向在跑,因此兰帕德的射门砸在门线之内时,埃斯皮诺萨其实还没有回到底线位置,“因此造成了这一次误判。 ”
主席 一句非常遗憾
英德之战半场休息时,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被一帮英国记者堵了个正着,但除了一句“非常遗憾”,怒气冲冲的英国记者们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森赛后呼吁国际足联改变立场,他说:“我希望国际足联努力地研究实际情况,重新考虑启用门线技术。 ”
但对于昨晚英德之战中的误判,国际足联回应说:“FI-FA不会对球场上裁判的任何决定做出评论。 ”
与此同时,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再次重申了不会引进门线科技的态度:“我们谈论误判,但这不意味着会使用录像技术,这绝对不在日程上,我们会考虑2014年增加两名门线裁判。 ”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依然为不引进录像技术而辩护,他说:“无论使用什么科技手段,最终的决定仍会是由人来做出,而且很多情况下你放十遍录像也不一定能得出结论。你可以说一些判罚不是很好的决定,但裁判也是人,你不可能拥有一届判罚零失误的世界杯。 ”
谈到误判,布拉特甚至称这是足球运动的一个方面。“球迷们喜欢议论比赛中的任何事件,而这是足球运动的人性一面。 ”
上帝保佑布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