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是从四品(乾隆将正四品改为从四品);知州是从五品;知县是正七品。
知府又叫做太守,是某一个州郡的更高长官。知在古代作为管理的意思,府则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时期,才设置了府伊。
相关信息:
“知府”二字最早出自唐朝,当然那个时候并不是叫知府,而是叫“知府事”。《旧唐书.卷四十八》记载“武德初,因隋置牧,以亲王为之。或不出阁,长史知府事。”,当然从该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知府事并不是正式的官职。
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
知府是官名,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更高行政长官。
知府是明清时期的地方文官,品级明朝为正四品,清朝为从四品,它是一府的行政长官,放到现在就是地级市的市长,正厅级。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更高行政长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扩展资料:
基本解释
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宁夏知府。—— 唐· 高适《别董大》知府朱孝纯。—— 清·姚鼐《登泰山记》。知府属于从四品。
详细解释
官名。 唐 制于京都及创业驻幸之地特置为府,至 宋 则潜藩之地皆升为府。或置牧、尹,或以朝臣出任,权知府事,省称知府。 明 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官名,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清 代因之。
《水浒传》第四六回:“知府随即取了供词,行下公文,委当方里甲,带了仵作公人,押了邻舍、 王公 一干人等,下来检验尸首,明白回报。” 清龚自珍《江南安庆府知府何公墓志铭》:“ 龚自珍 娶于山阴何氏 ,实知府 裕均 从女孙。”
参考资料:知府-百度百科
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更高长官。唐代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
宋代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即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以知府为正式官名。清代沿明制不改。
知府:地方政权中的府一级,始于唐代,其长官称为尹。宋代命朝臣出外为府的长官,称为知某府事,简称知府,后成为定制。明代始正式称为知府,辖数州县,为一府的更高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为从四品官。
知州:
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带“权知军州事”衔,兼掌军事,简称知州。明代始正式称知州,相当于知府的称为直隶州知州,相当于知县的仅称知州,为一州的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官,知州为从五品官。
从四品和从五品哪个大?答案是从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