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地位(马哲的前身)

2023-02-11 7:18:12 最新体育 zengha

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源泉)。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那就是实践

从马克思注意历史观上讲: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

从唯物论上讲 物质的根本属性就是运动 而人类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运动) 就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历史地看待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以往的哲学家的最大缺点是不懂得哲学和认识对人类实践的依赖关系,企图寻找所谓的最终实体和永恒真理。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历史地看待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认为任何时代的认识和实践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为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逻辑前提。

第二,以实践为检验一切理论的唯一标准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马克思十分关注当代人类实践和科学发展中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要求和需要,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自觉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由此才创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实践的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本质和功能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第三,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马克思强调理论只有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修正、不断丰富,才能具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这是它的实践性所规定的,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源泉。

马哲的地位(马哲的前身) 第1张

马哲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什么地位

是一个转折点,之前玩虚的多,之后哲学切合实际,哲学与我们每个人的方方面面相联系,直接使用于生活实践。

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哲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该怎么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并且对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1) 实践的特点。在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接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心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应单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存在,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存在,即首先把存在看作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因为正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使“自在的”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同样地,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认识的发生,也不是像旧唯物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客体作用于主体即主体直观的结果,而是首先由于主体作用于客体即实践的结果。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 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首要和基本的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的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他们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一样”。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找到社会领域中物质关系的表现形式,阐明人们的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基础上,对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与精神生活过程即人们的社会存在于他们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说明。他们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还将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称其为“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是市民社会,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因此,“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依据物质生产的观点和对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解,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及其历史实践活动的意义,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还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根源追溯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并结合社会分工系统地考察了阶级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为科学地描述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阶级社会的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