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摩洛哥王国历史名城。
卡萨布兰卡现在叫达尔贝达,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人口约290万。该市拥有全国70%的现代工业,市区和郊区有1000多座工厂。
达尔贝达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2006年)。商业也十分繁荣,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
达尔贝达是非洲*人工港之一,港外筑有长3180米的纵向防波堤,港内风平浪静,平均水深12米,码头长约6公里,分为磷酸盐、柑橘、谷物、杂货等专用码头,可同时接纳20艘商船;其北25公里的穆罕默迪亚是石油专用港,可接纳10万吨级油轮。
扩展资料:
达尔贝达主要景点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达尔贝达,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西北非*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该寺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名穆斯林作祷告。法国*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在1987年8月11日破土动工兴建。
经过3.5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年8月30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亿美元。哈桑二世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
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堂皇。
再加上22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全国*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
达尔贝达有着悠久的历史。12世纪,柏柏尔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将其命名为安法,意为“高地”。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入当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5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占领安法,并将其夷为平地。1770年,摩洛哥国王下令在安法城旧址兴建一座新城,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将其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同样意为“白色的房子”。
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卡萨布兰卡,并在此建设了港口。卡萨布兰卡从此成为摩洛哥的主要贸易口岸,该市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将该市名称恢复为达尔贝达。
扩展资料: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二战后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局和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并就加强对德国的轰炸、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命运等问题进行磋商。
会议结束后,罗斯福在2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同盟国将把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此次会议使得卡萨布兰卡名扬天下,成为世界名城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尔贝达
分类: 地区 海外地区
问题描述:
如题,不是电影介绍,是城市。
解析: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DarelBeida)的人反倒不多了。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
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朗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20世纪初遭法国占领,摩洛哥独立后恢复了达尔贝达的名称。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
这座城市濒临大西洋,树木常青,气候宜人。有时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港内却水波不兴。南北绵延几十公里的细沙海滩,是*的天然游泳场。沿岸的旅馆、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掩映在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棕榈树和桔子树下,有它绮丽独特的引人之处。
卡萨布兰卡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览会闻名,一部好莱坞影片《卡萨布兰卡》(也译《北非谍影》)而使人印象深刻。它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商业也十分繁荣,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港口设备现代化,是非洲第二大商港,有货运、石油和磷酸盐3座码头,每年接待1万多艘船只,吞吐量达2000多万吨,为重要渔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