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1908年3月12日),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品有《爱的教育》《寻母三千里》《少年笔耕》,其中《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并且文笔优美。全书一共有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十则小故事(即每月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小抄写员》)、《寻母三千里》等篇目尤为知名。
2、《小抄写员》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卡罗纳》(原题为《卡罗纳的母亲》)被选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争吵》被选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
1、亚米契斯拼音:[yà mǐ qiè sī]。
2、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青年时代,他矢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1866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他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炙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儿童文学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六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亚米契斯著有《爱的教育》(Cuore,意语“心”的意思),一部采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寻母三千里》Dagli Appennini alle Ande 等段落尤为知名。
作者亚米契斯,一八四六年生于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出身于摩德拿陆军军校,二十岁加入军队参加作战.虽然他是个军人,但是很有文学天才,二十二岁时,他的《军中生活》一书便出版了.
他因为对写作很有兴趣,二十四岁那年便脱离了军队,漫游欧洲各地,从事写作.先后发表的作品有:《伦敦》、《西班牙》、《波兰》、《君士坦丁堡》、《摩洛哥》等游记,流传颇广,很受欢迎.
《爱的教育》是他在四十五六岁时写的.由于那时他对人生已经有比较深刻的体验,且对儿童具有深厚的挚爱,所以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成了世界名著.
更多介绍:
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青年时代,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他写了不少通迅、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灸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1846年12月21日出生于意大利。他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的库涅奥城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曾加入过军队,并在1865年从摩德纳军事学校毕业后就当了军官,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的战役,退役后担任过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他退伍后定居都灵,致力于专业文学创作。他游历过欧、亚许多国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继承马志尼“文学描写人民”的民主传统,赞美普通老百姓的真诚、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暴露统治者的无情和凶残。亚米契斯的作品侧重描写军队和学校生活。1908年3月12日因心脏病死于Bordighera(勃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