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行走在摩洛哥的大街小巷,穿行在每个或新或旧的城门,徜徉于各个清真寺还是皇宫别院,最夺目的装饰,莫过于色彩缤纷的马赛克装饰了!
菲斯(Fes)是摩洛哥出名的手工艺之城,缤纷之城。到了菲斯,探访马赛克作坊绝对是必修课(*˘︶˘*).。.:*
作坊不大,小院里摆着各种用马赛克装饰的小喷水池和洗手池。作坊专门有人给我们做介绍,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烧瓷的黏土和土窑(说实话,他们的瓷器底胎和窑,跟我们随便哪个出产瓷器的小地方----比如我大潮州????----的家庭作坊小窑比都小得太多好吗)。当然,他们的“绝活”在于 拼贴马赛克 。所以我们马上转到瓷器制作的下一道工序的房间参观。
烧好的各种颜色瓷片,被送到这里由工人们凿成了各种特定的形状,每一块方方正正的瓷片,在此起彼伏的清脆的叮叮当当声中变成了1-2㎝见方的小瓷片。大大的凿子和小小的瓷片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如果不是日积月累的劳作,他们如何能练就这种一凿子下去要敲掉多大一块就是多大一块要圆的就不会是方的这样的本领?!小哥哥看到我一直在拍他工作,抬起头腼腆地笑了。
当这些小瓷片积攒了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拼贴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在拼贴的这道工序上,相当考验记忆力好吗!因为每一块小瓷片都是倒扣着放在地上进行拼贴(上图地板上左边那一堆黄褐色的就是倒扣着拼在一起的瓷片)然后再浇上水泥进行固定的(上图右边压着石块的那一片)。如果不是对它们颜色和形状以及所要拼贴成的图案都是心里有数的,只要放错一块瓷片,那整块马赛克板就此作废。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另一个工艺车间,给白底的盘子杯子上色画图案,然后再烧一次定色。工人们左手托着盘底随着笔尖的移动而转动,执笔的右手,手腕翻飞间,花色繁复的图案就已显现在盘子上。虽然他们画得很快,但是并不是每天会画很多,据介绍,工人们是计件拿工资的,但是他们会每天只画四个盘子就停工了。(估计画第五个的时候不是眼花就是要手抖了)(⊙o⊙)
最后,当然就是去他们的展销厅咯!琳琅满目的瓷器真的是大饱眼福,不得不惊叹于摩洛哥人对于色彩和图案装饰的执迷和运用,那绝对可以用“极致”来形容。
不论是餐盘茶壶还是调味碟水杯,镜子烛台烟灰缸,挂墙上的摆桌上的,各色器物到了这里都是要被缤纷的色彩和线条包围,如果有哪个是没有任何图案颜色装饰的,估计就像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的“备受瞩目了”(ー_ー)!
即使盘子上的色彩和花纹都已经繁复无比,“执迷”于装饰的摩洛哥人还是会在盘子外面再镶嵌出各种花纹的金属线条。我想说你们是否已走火入魔?!ㄟ( ▔, ▔ )ㄏ
其实像这种餐前小菜碟(60DH打完折再折合成RMB都还要将近30元,小贵)和各种花纹的菜盘子在我们瓷都潮州地区都有生产出口,个人认为品质比菲斯当地产的要好。在这里它们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手工作坊”,生产技术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生产每件产品所耗费的时间要长一些(感觉用上了初中学的政治经济学了∑( ̄□ ̄;))。
尽管对于普通的盘子碟子碗有点见怪不怪的感觉,以上两组图片中的物品还是差点让我剁了手(,,•́ . •̀,,)后来想到旅程才刚开始不久,千里万里地要拖着包裹着重重保护的瓷器去走遍摩洛哥(在本身行李已有一定重量的前提下),瞬间我的手保住了????
其实对当地的烟灰缸还是满感兴趣的(上一图中间粉色那个)。圆鼓鼓的造型本身就很萌,其功能从设计上看也挺科学的,分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做成一个平口漏斗形,平口便于搁放,漏斗的设计便于烟灰下滑到底下的缸子里,下面的缸子真是大肚能容啊,中间还凸起一块堵住上面漏斗的口,但又不是完全堵死,既能让烟灰落下,又不会使搁在上面的东西从漏斗口掉落。不过似乎很少看到当地人吸烟,有的话也是吸水烟为多,各种水果口味的水烟倒是有在一些小店里面看到。所以我想,他们的烟灰缸就是拿来装饰的吧!
另外一个很吸引我眼球的就是上面底下那组图中的烛台了,装饰性非常强,我在那里驻足良久,仔细端详,一开始以为是牙签筒或者调味罐,后来才发现是烛台。店员过来跟我介绍说这是老物件,很难得的,想说服我买下来。嗯,对不起,姐已经把这儿当做博物馆来参观了,谢谢!
这个巨大的烟灰缸,就这么摆在大厅的圆形马赛克桌面正中间,直径有30-40㎝,说它不是用来装饰的那还能干什么?
有人说上面的是酒瓶酒壶,但是我不认同。穆斯林是禁止喝酒的,因此他们是不会(不是不懂,是不愿)做酒器的,哪怕是用来做装饰,也是不会用的,所以我认为那些是水瓶和水壶。
糖果(干果)罐也是他们日常用的最多的器具。摩洛哥人嗜甜,当地水果的糖度也相当高(部分地区气候跟我国的新疆差不多),他们会做各种果干做零食,好喜欢吃那里的无花果干和椰枣。
塔吉锅是摩洛哥特有的烹饪器具,由底下的深盘和上面圆锥形的盖子组成。深盘用来装食物,锥形盖子有利于水汽的回流,煮食的时候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妥妥的沙漠地区生活智慧的结晶。摩洛哥人日常多是使用陶锅,这个店里摆的瓷锅,估计也就是卖给游客回去做摆设的 (๑‾᷅^‾᷅๑)
逛完整个展销区,就像逛了一个博物馆,眼里塞满了颜色和线条。不过,心中始终存着疑问: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摩洛哥人这种对色彩,对线条,对各种几何形状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执迷?也许是艰苦枯燥的沙漠环境激发了他们对五彩缤纷的遐想,也许是经过多年的民族融合(除了本土民族柏柏尔人,还有来自东方的阿拉伯人以及来自北方的欧罗巴人)造就了他们吸取各种文化精髓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能力……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等待人们去探究。
谢邀,人在小城,刚刚睡醒。
虽然基于新疆旅行的普遍认同——北疆玩自然,南疆玩人文,但是对于到底什么叫“人文旅行”,每个人有着每个人迥异的见解。
有说到当地博物馆就人文了,有说到当地人的夜市小吃街就人文了,有说到老城区深巷子里的土著居民家喝茶就人文了,都行,自己玩的开心就好。
我个人的理解是——到风景中去,就是玩风景,到人民中去,就是玩人文。
库车是有点被不公平待遇的。
就因为“独库公路”,先“独”再“库”,因此独山子更多地沾光美誉,库车除了让人在穿越独库公路尾声再掀起一点点水花儿的库车大峡谷之外,很多人都把这里当做吃饭睡觉停车加油的存在。
此时一定有人出来打抱不平——还有库车王府啦还有库车老城啦还有拥有美丽转角回廊的清真寺啦还有历史悠久的那个那个那个古渡老街和古渡巴扎啦……当然还有著名的库车大馕和库车大馕城啦。
是的,答对了,都有,但是几乎等于,都没有。至少我去的时候,几乎都没有。原因嘛——疫情当然是有影响的咯,再有就是……说了怕被夹地一声叹息咯。
库车王府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除非不想花费55元门票以及时间,那么这座有意思的小城可能真的只剩下羊弱船了。博物馆自然是了解一个地方的最佳选择之一,库车王府对于纯粹风光爱好者及来去匆匆者显得非常无聊,但是花时间走一圈还是收获满满。
但我在库车最大的收获依然来自味觉享受。
这是一款薄荷味道的饮料,在冰柜里挖掘当地冰棍时的战利品,味道独特,冰后的薄荷更是让你“晶晶亮透心凉”。
奶啤是身兼牛奶爱好者和啤酒爱好者双重身份的我的惊喜。
毕竟在内地,只能通过个别电商,搞到某某奶啤,还得苦等遥远的在途。这下倒好,在库车(并不限于库车,只是恰巧在库车)收了这么多种奶啤,如果不是害怕一次喝完变成酒驾嫌疑,那必须要第一时间来个横向测评。
鉴于现在众多平台变态的审核机制,商品名字已全都去掉了。个人之前喝的是左手第二种,天某奶啤。但一轮五种喝下来,右一的某某奶啤奶味更足,甚至有些“齁得慌”,不过我喜欢这种浓郁的乳香回甘。
骑着小蓝游古城至少可以规避一些酷暑的折磨,打卡了非常有意义的“龟兹古国”唯一遗址——皮浪墩——皮浪即大象,像大象一样的土堆。龟兹古国,qiu一声,ci二声,不要像我这样一开始各种“gui一声zi一声”地喊。
皮浪堆默默地守候着时间的流逝,诉说着女儿国国王无尽悠悠爱慕之情——是的,这里就是唐僧经过的女儿国……虽然史学争论颇多,但是玄奘讲经在这里是实锤的信息,“恰巧看到全国只有女人”而殊不知“全国的男人恰巧在河对岸干活”。
如果不是之前查阅并积累了一些“西域36国”的片段式知识(参见附录),库车以至于之后的喀什等南疆多数区域,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不明觉厉所以然”的尴尬。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某些原因,这些只是也仅仅只是存在而已,我想除了考古系学生之外,恐怕没人愿意太过驻足。
这个皮浪堆之所以能引起我的兴趣,也只是按照LP《新疆》里面设置的寻宝地图打卡而已,在一条宽阔马路的旁边,这个土堆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还要继续见证车来车往,仅此而已,无人注视。
再唠叨两句“没意思”的——LP里隐含表达了对于古城拆建的无奈,在我这里又要再次+1。
即便作为最重要的库车王府前老街,也是冷清得吓人,只有路北一大大大片建筑工地偶尔传出个叮当响,街门面后身的巷道仅存一丝古意,准备进入照相,被一老汉摆手禁止,照人不行,照空旷的街巷也不行,多少有点无奈。
一路上遇到拿着手机挂着步行导航走得烦躁疲惫的人,在冷清的几个小商贩包围下的大门紧闭的清真大寺门口失望而归,我们依然也是+1的行列。
最后再说一个有意思的吧——到了库车,终于迎来了南疆旅行最大的困难——语言不通。
作为普通话标准发源地的承德人,基本到这里就是“出国”一样,餐厅里街头上,都是你听不懂的语言,商贩能和你简单对话,再多询问,双方只能尴尬笑笑。
窗口单位还算可以,不过当时被两个电话问及行程,真的是和日语N1听力难度不相上下。好在一路走来已经大风大浪了,三句话即可让对方安心——我做核酸了,我住某某旅馆了,我明天就走。
睡醒一觉突然想起一个鼎力推荐的地方—— 乌恰夜市 。如果你在库车只有一天的休整时间,一定把库车的夜送给乌恰夜市。当地维吾尔族朋友自家的夜市,好吃那是一定的,关键是特别有民族风情,至少……一句也听不懂,扫码付款就是了,超赞。(请不要和我提什么大馕城和啥啥啥太古里夜市,如果去太古里还不如飞去成都哈哈哈)
是的,这就是,有说被称为东方摩洛哥的,库车。
******来点刺激的分割线******
嗨起来!
还记得前面游记中,我再三叮嘱,如果你已经规划了温宿大峡谷,那么库车大峡谷和天山大峡谷都可以忽略不计。
温宿大峡谷,是一直纠结的存在。它最大的魅力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值得浏览,但这只是温宿大峡谷迷人原因的一半。
温宿大峡谷是允许自驾车驰骋沙漠的顶级体验,除了网络上各种关于陷车的传说,还有售票处签订责任书按手印等一系列复杂程序,然后就是景区区间车给你来个下马威——超大马力超高离地间距,这些柴油吞噬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非大马力四驱车禁止自驾。
在一众陆巡途乐汉兰达帕杰罗的身影中,检票小哥给与了我的维特拉肯定的目光,并点头支持我们说——肯定没问题。是的,即便有问题,随时可以拨打的救援电话赫然在心,不就是450块救援费嘛。
事实证明,硬派越野家族基因给了维特拉强大的越野通过性,全程沙漠模式不挂锁,畅行无阻,即便在纯沙海地带,各种漂移沙冲不亦乐乎,只是有几次还是因为底盘低了一些,听到沙子在底盘装甲磨出沙沙声,有点揪心。
大峡谷天气多变,一旦有雨马上关闭景色最好的几条线路。我们在太阳高照下抵达三号线路,登顶时乌云四起,回来准备进入四号线路,迎面一个高大的越野皮卡上,黝黑的安全员给与我们立即回撤的手势,吓得我赶紧桃之夭夭。
五六七号线路受天气影响小,但也逊色不少,不过来回心提到嗓子眼儿的自驾,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没有无人机,大概也拍不到沙漠里扬起一路沙尘的我。真的是太刺激了,如果你也恰巧路过温宿去喀什,也是四驱车,可以在这里撒点野。
******逛巴扎的分割线******
巴扎就是市场。或者说就是北方的大集。不同地方的巴扎有着各自不同的“正日子”,也就是巴扎日。当然像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已经异化为商场一样的存在,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巴扎日了,但是南疆的巴扎可没那么好伺候。非巴扎日只是寥寥数人,到了巴扎日那真是宋丹丹嘴里说的“那真是人山人海……”
除了刚刚提到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新疆还有另外几个著名的大巴扎(现学现卖)——
色力布亚镇乡村巴扎,周四巴扎日 (已验证) 。
和田玉石巴扎,周五巴扎日,也有说周日也是巴扎日。
于田先拜吃巴扎,周六巴扎日。
喀什荒地乡牛羊巴扎,周日巴扎日 (已验证) 。
喀什东巴扎,周日巴扎日 (已验证) 。
和田艾提卡大巴扎,周日巴扎日,据说已关闭,有待核实。
所以如果有长线南疆计划,恰巧又想规划好所有巴扎,还是有难度的,这里推荐分享一下:
1、从库车出发,经过温宿大峡谷,可以到巴楚县吃烤鱼,然后晃到色力布亚镇周四巴扎,再向喀什出发,这一趟,至少两天。
2、喀什两个巴扎一个周日搞定。牛羊巴扎上午去,9点开始,据说中午是高峰,但我因为要赶另外的东巴扎,所以十点半就撤了,这个稍后喀什攻略细说。
3、和田玉石巴扎周五晃一圈,周六开到于田赶吃巴扎,周日要么不死心的再去晃一圈玉石巴扎要么直接沙漠公路回库车——这条线路只是我的规划,未成行。
具体说一下线路1吧。
我们本来是这样规划的,但是因为有些工作的临时打乱,实际上我们从温宿大峡谷出来,到巴楚匆匆吃了一顿烤鱼,然后就直奔喀什拿边防证去了中巴公路。(上图不是巴楚县的烤鱼,但是大同小异。点餐时候的小姑娘说我们两个人吃不了一条鱼,我心里早有准备,打算猛吃加打包当夜宵,但是烤鱼上来后人已傻掉,如果不计后果地猛吃,一条烤鱼四个人吃绝对管饱)
所以我们实际行程中的色力布亚镇巴扎,是其后的某天单独从喀什出发往返色力布亚镇。但是这条线路规划我基本已经跑过所有路段,时间分配上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安心参考,重要的,一定赶上周四巴扎日。
色力布亚镇的乡村巴扎,不枉费喀什往复400公里的消耗。虽然肉眼可见的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但是其规模以及乡土气息之重——放眼整个巴扎算上我们也就不超过10个旅行者——值回油价。
语言依然是最大的障碍,但是微笑是永远的通行证。很多东西只局限于价格的表达以及刷码支付成功的回馈,倘若问上名称或者进阶了解,南疆人民会热情的给你讲解一番,但是我们只能尬笑收场。例如上图,卖烟丝的老汉非要给我卷一根土烟,我说了戒了很久,他就很配合地高兴地让我照相,大概就是语言不通地神仙交流吧。
牛羊巴扎第一次见,很震撼,轰天牛鸣,买家卖家在激烈讨价还价,反正像我这样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就当他们在吵架吧。
其实喀什的荒地乡牛羊大巴扎和这里类似,不过只要你亲身逛过两个牛羊大巴扎,马上还是能体会到二者不同之处。比如……把羊绑成一排一排还是一圈一圈哈哈哈,这个在别处是看不到的,必须到人民中去,到当地人民中去。
多提一嘴,这里的人们是多么喜欢糖呢?一盆白糖加冰雪泥,一盆红糖加冰雪泥,在这里,不随身携带二甲双胍,对于血糖薄弱患者简直寸步难行。
南疆风景的确比北疆玩得少很多,但是有“人”啊!继续西行,那句“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就要破功了,突然间非常激动和兴奋起来,多少年前关于喀什古城的各种计划清单,马上就要一一划掉。
喀什,我来啦!虽然真实情况是三过古城而不入。
【未完待续】
【附录:西域三十六国via度娘】
(一)乌孙----现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二)龟兹---- 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三)焉耆 ---- 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四)于田 ---- 现新疆和田一带。
(五)若羌 ---- 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六)楼兰 ---- 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现存有楼兰遗迹。
(七)且末 ----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 ---- 现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九)戎卢 ---- 现新疆于田县南。
(十)弥 ---- 现新疆南疆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 ---- 现新疆策勒县南。(以上四个小国,全在现和田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
(十二)皮山 ---- 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十三)西夜 ---- 现新疆皮山西南。
(十四)蒲犁 ---- 现新疆叶城东一带地方。
(十五)依耐 ---- 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勒库尔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
(十六)莎车 ---- 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
(十七)疏勒 ---- 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十八)尉头 ---- 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十九)温宿 ---- 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
(二十)尉犁 ---- 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 ---- 现新疆南疆拜城一带。
(二十二)卑陆 ---- 现新疆阜康县以北
(二十三)乌贪訾----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二十四)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
(二十五)单桓 ---- 现新疆玛纳斯东北。
(二十六)蒲类 ----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 ---现新疆乌苏县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 ---现新疆昌吉县以西。
(三十)劫国 ---- 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三十一)狐胡 ---- 现新疆吐鲁番以北。
(三十二)山国 ---- 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方。
(三十五)师车尉都国 现新疆吐鲁番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 现新疆奇台周围。
国外 旅游 ,最难捱过的就是饮食关,国外的饮食尝尝鲜还可以,天天吃恐怕谁也受不了,谁让咱长了个中国胃呢,然而这次去摩洛哥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摩洛哥是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在饮食上相对比较单一,出发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带上了榨菜、辣酱和一些袋装小菜,以备不时之需。谁料想,没两天就被当地人人都爱吃的“塔吉锅”所吸引,在摩洛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吃它,不知不觉中就被它迷住了。
塔吉锅原本是一种煮菜的器皿,就是这位大叔手里端的这种样子,锅盖像是高高的尖顶帽子,这种器皿可以使菜肴不失风味,现在则以此器皿烹调的菜肴名称,比如焖煮鸡、牛、羊或海鲜,便称为鸡肉塔吉锅等等,即把摩洛哥香料及肉类放入此器皿焖煮数小时,然后用类似新疆馕的一种饼就着吃,热乎乎、香喷喷的一锅就吃美了。
据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年轻人骑着骆驼在撒哈拉沙漠中行走,发现戴着的高帽子时不时会有水滴落到头顶,阿里巴巴纳闷大太阳底下哪来的水滴啊,后来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水,是自己的汗水,阿里巴巴灵机一动,把帽子脱下来盖在烹饪的锅上,没用多少水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为食物的水分没有挥发掉,而是聚在帽子顶,然后再回落到食物里面,塔吉锅也因此被发明出来了。
其实塔吉锅的原理很简单,最早的塔吉锅都是陶土锅,锅盖上是完整无孔的,锅盖与锅身之间有一定的缝隙透气,保证透气的同时减少水分损失,因此透气不透水是塔吉锅菜肴鲜美的核心,加上三角圆锥的造型使得蒸气循环上升,因此在烹调过程中不需要加很多水,水汽均匀地滴落在食材上,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个人认为这种塔吉锅是懒人的福音,不用多么高超的烹调技术,一股脑放锅里绘就好了,因此我也不远万里带回来一个,哪曾想回来后上网一看,才知道原来网上就有卖,虽然比摩洛哥的样式和材质有所不同,原理还是一样的,得,还是摆着当工艺品看吧。
现在塔吉锅的材质多种多样了,陶土的、铸铁的、玻璃的等等,有的更注重了性能,制作的菜肴也更加混搭,根据食用者的喜好加以烹制,是摩洛哥人人喜爱的 美食 。
这种饼也是摩洛哥人的最爱,各种口味都有,每餐的桌上总是少不了它,配菜吃配汤吃万能,我曾经用它夹榨菜抹辣酱也是好吃的,即使是凉的也不错,作为主食十分方便抗饿。
摩洛哥的烧烤类小吃也很多,也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烤牛肉香肠、烤海鲜、明炉烤鸡都相当有名。
土耳其。
阿凡提,又译阿方提,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中国新疆伊斯兰诸民族中的人物,他普渡穷苦人民、阻止权贵剥削穷苦人民、阻止蒙古继续西进。
根据各种文字记载﹐阿凡提原是一位哲学家,祖籍土耳其,才智过人,思维敏捷,说话幽默,在横跨亚欧非辽阔的奥斯曼帝国各地云游旅行。有人在巴库和大不里士发现了以他署名撰写的世界各国游记。他的故事发源于突厥语的各民族中,如土耳其人和乌兹别克人。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从中亚传遍世界各地,如西亚、北非、波斯语区域、中国的新疆和欧洲巴尔干国家。他的故事所描绘的社会状况集中在过去七百年以来的时代,各国人民把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寓言,都记录在他的名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扩展资料
比起我国新疆吐鲁番版19世纪的阿凡提更早出现的,是早在11世纪(关于纳斯尔丁阿凡提的生活年代,一直有争议,基本认为是11世纪至14世纪之间)初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凡提。
在土耳其,纳斯尔丁阿凡提是一个德高望重、知识渊博、受人尊重的智者,他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阅历深广,并且受到父辈的影响,早年曾在清真寺担任率领教徒做礼拜的"伊玛目"(穆斯林祈祷时的领拜者)。
他洞悉当时社会的黑暗,体察民间的疾苦,寄予深受压迫的穷苦百姓无限的同情。他用寓意深刻又诙谐戏谑的语言去揭露、讽刺那些欺侮压榨他们的人,他讲的那些犀利而又令人捧腹的故事能够一针见血地戳穿封建统治的罪恶。
在他死后,人们仍然怀念他、崇敬他,常常将祈福和感恩的布条挂在他墓地的四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凡提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去过许多地方,看过那么多风景, 总有一些地方,第一次初识,第二次上瘾,第三第四次还去不腻?
或是 丰富的景观风光 ,或是 丰厚的文化底蕴 ,或是 停不下口的 美食 ,或是 让人想小住几天的慢生活 ……
接下来一起去看看,这12个地方,是不是 那个让你上瘾的远方 吧~
© 1eeMingwell
01
重庆
让人念念不忘的8D魔幻城市
重庆,它是山城,也叫雾都,是古人诗词中的巴山渝水,更是魔幻的8D城市,我们总能被它吸引着去上一趟。
上网随便一搜,10条有8条是重庆。
于是我们出发,更多是一种打卡式旅行,像网红攻略那样,坐 轻轨和长江索道 ,去 解放碑 吃吃喝喝,打卡最美夜景 洪崖洞 …
再出发,更多是上一次遇见的这城的市井味道,让人无法忘怀。
到 交通茶馆 这样的老茶馆里消磨时光,去 山城步道 等老街走走,去 藏在老巷子里 的火锅店烫个火锅,苍蝇馆点它2两小面…
© jashura
这样魔幻又接地气的城市,放眼全国,独有重庆一座,怎能让人不想去第二次?
02
西藏·林芝
一生必去两次的藏域江南
有人说,林芝一定要去两次。
一次为它 春天 漫山遍野的桃花,一次为它层林尽染 绝世秋景。
© 婉姝
春天,雪域江南的林芝,尼洋河畔、雅江江畔、沟谷之中,桃花如落霞般肆意绽放, 处处是春天的诗行。
© KittenYang
金秋,身披华彩的林芝,山河湖林红黄橙绿,斑斓无比的 尼洋河, 叠彩万重的 鲁朗林海, 白雪皑皑的 南迦巴瓦峰…… 无不在引爆你的内存卡。
© 城市穿梭客
一生一定不能错过的地方,林芝!
03
浙江·南浔古镇
一次为烟雨古镇,一次为江南雪景
有人说,古镇不都是千篇一律的吗,哪里值得一去再去?
当然不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在江南,晴不如雨,雨不如雪。
© 萤Camilla
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来趟南浔,若 碰上下雨 ,撑着油纸伞,便能遇见戴望舒 《雨巷》里的画意, 或乘着乌篷船,听樯橹划破水声,正是江南好模样。
© 凡仁视觉
若是 冬天再来南浔 ,碰见雪后的它 , 白雪覆盖了黝黑的瓦楞、斑驳的石桥,古镇变得一片清寂。
最美好的事,就是行走其中, 细细品味这一份江南画。
© 闲云GLM
04
江苏·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累了就去小住几天
苏州,单单提起,脑海里就有了氤氲的江南印象。
第一次到来,因为它的景,它的名气,第二次到来,却是因为它的人,它的气质。
第一次来这里,我们可能会去拙政园这些古典园林拍拍照,去周庄、同里这些热门古镇晃一晃,留下美好的苏州印象。
而苏州的味道,慢慢品更有意思。
再来的那天,我们可以去选上一个如 锦溪 这样不热门的古镇,烫上一壶茶,聊聊家长里短, 听曲苏州评弹。
或者选一个清秋时节, 住进苏州的庭院里。
© freak919
即便你去过不少江南烟雨小城,苏州,也是一个去不腻的地方。
05
安徽·歙县
让你一见倾心的徽州最美县城
徽州之美,含蓄优雅,气定神闲,美在风骨。
而 歙县则是集徽州精华于一身。
石潭村
© 洛源
这里有:春光万顷的卖花渔村、盛夏绿叶挟白房的石潭村,金秋明媚的阳产村,单单这些 与自然共映的古村, 都已经足够让人心动了。
再次出发,是因为能遇见它另一个季节的美,但更多是因为这里的 淳朴民风: 眼角带笑的老人,活泼可爱的孩子,小桥流水的徽风…
歙县,梦也梦不到的人间仙境, 如果你不来,我真的怕你会后悔。
06
四川·甘孜
甘孜18县,县县皆天堂,一次真的去不够
甘孜,不是西藏,盛似西藏。
这里18县,县县皆天堂,连稻城都只占它1%的美。
© 方托马斯
从摄影天堂 新都桥 到神秘雪山 格聂、 从隐世天堂 措普沟 到雪域温泉 海螺沟、 从红色佛国 色达 到千碉之国 中路藏寨…
© 菜刀温暖
百种景色,千种风光, 甘孜的美,实在太多了,哪怕一次去上6个县,也得去3次啊。
07
云南·大理
旅居大理,才能遇见“好闲”的大理
很多人说,大理啊,商业化太严重了,哪里值得一去再去?
那是因为,你没有正确打开大理, 大理本身不适合 旅游 ,适合旅居。
© BestCityscape
回想一下,除了苍山洱海,你会去哪?
所以再次来到大理,你可以避开大理的热门景点。
去泡 洱源 的温泉,喝 邓川 的牛奶,吃 宾川 的水果, 漾濞 的卷粉, 弥渡 的卷蹄,赏 南涧 的樱花,买 鹤庆 的银器,走走 剑川 的沙溪,云龙的 诺邓。
如果只来一次,怎么能感受到这个 最地道,最有味,最好闲的大理?闲来无事,还想去大理住上一住~
08
新疆·伊犁
浓缩新疆所有的美,此生不去心不安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这是每一个到过伊犁的人,发自肺腑的感慨。
© 龙龙要奔溃了
哪怕你看过春日的 杏花沟, 还有夏天 霍城的 薰衣草, 昭苏 的油菜花,哪怕夏天去过了辽阔的 那拉提, 澄澈的 赛里木湖, 却不知道 冬天 这里美成了林海雪原。
春夏秋冬,各有风光,去过的小伙伴就说:伊犁,我绝对还会再去。
09
新疆·喀什
中国最异域风情的老城,去一次永生难忘
喀什,它被称为 东方摩洛哥, 是中国最有异域风情的城市。
© 加油伟Ontheway
当你走在喀什的街上,你可以看到:
土瓦褐樯的房子 被鲜花和水果环绕,各种 维吾尔族工艺品 琳琅满目,到处洋溢着 烤包子 的香味,长胡子的 维吾尔族爷爷 坐在墙下聊天…
浓浓的异域风情, 无不在触碰着你每一根神经与灵魂。
© 赛文2017
喀什的建筑,喀什的风情,喀什的信仰,喀什的人情味, 走过一遍,便令你永远魂牵梦萦, 还想一去再去。
10
江苏·南京
六朝金粉地, 最忆是金陵
南京,一次为它的温婉,一次为它的厚重而来。
地处江南,它像一个不显山露水,但心中却沟壑万千的女子。
历经千年岁月,有六朝古都、民国遗韵的加持,又让南京有了别样的厚重感。
樱花遍山的 鸡鸣寺 、乌橹摇曳的 秦淮河 ,斑斓叠彩的 明孝陵 , 是它的独有的秀美。
厚重的 明城墙, 千年古刹 栖霞寺, 承载半部民国史的 颐和路, 百年左所大街 老门东… 是它别样的厚重。
© Freez_醉影
你又是为了何种味道,想要再去一次南京?
11
广东·潮州
哪怕为了吃也要去第二次
想不到吧,默默无闻的潮州,有着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魅力。
潮州,这是一个哪怕为了吃也要去第二次的城市。这里有着各种让舌尖高潮的 美食 , 是无数人心目中 美食 的NO1!
粿条 粿汁 牛肉火锅 潮州菜 砂锅粥 卤鹅 蚝烙
美食 配好茶,来到这里,泡上一杯 工夫茶, 配上一曲 潮剧妙音 ,简直不要太惬意~
© 遇见凤凰单丛
本来你可能是为了 美食 来到潮州,却被小城的电影质感所俘获,穿行在老旧的小巷子、牌坊街里,别有一番韵味。
© YANYANK
潮州,无论为了 美食 还是风景,都值得一去再去。
12
陕西·西安
13朝古都的各种味道,值得好好品味
巍巍楼阙,严严飞檐,尖尖塔尖,古老城墙, 唯有西安最中国。
历史 从它的城下流过: 秦皇 的兵马俑, 汉唐 的长安城, 明清 的古城墙,走在西安的街头,不经意间,你就已经 踏进了长安。
© 虹101618
而抛去西安的古都气质,还有另一种 老西安, 它在安逸舒心的 西仓街 上,在梵音佛韵的 寺庙 中,在人情味十足的 公园里……
或为了它的古,或为了它的慢,或为了它的 美食 ,西安,绝对值得你一去再去。
以上风景
有你想要去了还想去的吗?
【汇客廰文旅】 一个 “任性、好玩、有态度!” 的文化 旅游 社群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