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苏联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
扩展资料:
1950年至1951年,安德罗波夫任第三届苏联*苏维埃代表。
1951年至1953年,调到莫斯科中央机关工作,先后担任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检查员和苏共中央第一处处长,同时进入莫斯科*党校学习。
1953年至1957年,调任苏联外交部第四欧洲司,工作范围为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相关事务,后被派往苏联驻匈牙利使馆任公使衔参赞。
1954年,安德罗波夫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
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政府武装行动(匈牙利事件)。安德罗波夫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立即建议莫斯科出兵镇压。 在参与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安德罗波夫得到了苏共领导的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德罗波夫
他的原型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14—1984年)。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重要领导职务,前苏共中央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于1914年6月15日出生在俄国斯塔夫罗波尔州古纳;兹卡耶车站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阿塞拜疆的穆斯林。从1930丰起,他先后做过工人、电报员、电影放映员和水手。1936年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雷宾斯克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共青团组织委员。1937年任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1938年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1939年,他在25岁时加入共产党。1940年当选为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1944年红军解放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之后,他被任命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党委第二书记。同时期,他在市里的一所国立高等学校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安德罗波夫当选为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第二书记。1950—1951年任第三届苏联*苏维埃代表。195l年,调到中央机关工作,先后在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检查员和苏共中央某处处长,同时进入莫斯科*党校学习,直到1953年。
1953年至1957年,安德罗波夫调外交部工作。先在外交部第四欧洲司主管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后被派往苏联驻匈牙利使馆任公使衔参赞,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1956年安德罗波夫在解决匈牙利事件中花了不少力气。1957年他被召回莫斯科,任命为苏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主管社会主义国家,曾多次跟随赫鲁晓夫出访东欧国家和参加他们的党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陪同勃列日涅夫出访和参加东欧国家的党代表大会。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起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62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62年3月起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苏联*苏维埃代表。
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接替谢米怡斯内伊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格勃),1982年5月又重新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
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是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1976年获大将军衔(相当于军兵种元帅)。由于安德罗波夫为苏共和苏维埃国家作出了贡献,他曾多次受到嘉奖。]974年在他60岁生日时被授与“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第三枚列宁勋章和“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1979年又获得第四枚列宁勋章。他还是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佩戴者。19了8年,他曾获“苏联军队60年”典礼奖章和蒙古苏赫一巴托尔勋’章。
在国内问题上,安德罗波夫主张“集体领导”,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有“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他强调苏联社会应当是“有高度的组织性的社会”,要对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安德罗波夫发起了反对贪污腐化和低效率的运动,狠狠打击了贪污受贿行为;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整顿了社会秩序。经济上进行试验,搞体制改革,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他还决定加强意识形态斗争,努力寻找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形式、在对外政策方面,他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时所推行的基本政策,但比较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事端。行动较为收敛。因忙于内部事务,对外战略方针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在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和起点不同,因此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样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能“互相模仿”。“一体化的需求”同各国的利益之间“会产生矛盾”。认为过去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整齐划一,处处一致是错误的。他的这些观点比勃列日涅夫时期强调各国必须遵循所谓“共同规律”和各国主权“有限”的观点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逝世,终年70岁。
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注释: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 10月14日 - 1982年 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2年 11月12日 - 1984年 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 2月13日 - 1985年 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1985年 3月11日 - 1991年 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苏联历任*是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时间1917-1924年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2、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时间1924-1953年
其在位时的职务是苏联共产***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3、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时间1953年-1964年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时间1964年-1982年
勃列日涅夫一生之中总计获得了114枚各类勋章被1991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收录,使勃列日涅夫获得了“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的称号,而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勋章*”。
5、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时间1982年-1984年
1939年,安德罗波夫加入苏联共产党。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1967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契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时间1984年-1985年
1911年9月24日,契尔年科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捷西村镇(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新村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2月13日,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逝世后,接任苏联共产***总书记,4月11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在位时间1985年-1991年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1993年5月24日,在国际绿十字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第一任主席。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
你在baidu上打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就行
那是他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