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赛前双方会提交罚球名单,按照名单顺序进行,前5轮是比较总进球数,5轮之后将继续按照名单顺序进行,但变为1球决胜制,即一旦一方罚进点球而另一方罚失,那么罚进点球的一方就胜利,不必再进行接下来的。
2、11轮之后仍按照名单进行轮回,就是从名单第一个重新开始进行,仍是1球决胜制。
3、人数多的一方需派出和人数少的一方相同的人数进行罚球,即假如一方因被罚下一人只有10人,那么人数多的一方只能上10人进行点球大战,但其中必须包含一名守门员。
4、如果队员进球后被罚下,那么点球有效,如果球还没有被裁判判定进球罚球手就被罚下,则算为罚丢。
5、主罚队员向前踢出点球。
6、在其他队员触球前主罚队员不得再次触球。
7、当球被踢并向前移动时比赛即为进行。
8、在比赛进行当中,以及在上半场或全部比赛结束而延长时间执行或重新执行罚点球时,如果球在越过球门柱间和横梁下之前遇到下列情况,应判定得分:该球触及任何一个或连续触及两个球门柱、横梁、守门员。
扩展资料:
点球大战新加规定
国际足联执委会2010年5月19日通过决议,认定点球主罚者在助跑完成后突然停下以图欺骗守门员行为是“违犯体育道德的行为”,将被判重新罚球并出示黄牌。
按照国际足联的解释,“助跑过程中的停顿和假动作是允许的。不过,一旦主罚者完成了助跑停下脚步不射门,而做其他迷惑性的动作,将被视为违例。裁判员将判罚重新罚球并出示黄牌”。
点球趣闻
1:换边改变点球运势——2004年亚洲杯1/4决赛日本-约旦
点球决战中,当日本队员连续踢飞两个点球后,日本队员和教练抗议点球点附近草皮过差,居然要求换边重新点球大战!一片混乱中,马来西亚裁判居然做出了换边决定,这样的决定在世界足球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而在换边后,约旦球员不知道是受了影响还是运气真的走了,居然踢丢了四粒点球,而日本队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
2:莱曼的神秘纸条——200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德国
双方在常规时间1:1平后,进入了点球大战。点球决战中,莱曼成为了日尔曼人的英雄,他几乎对每一个阿根廷球员的罚球路数了如指掌。原来点球决战前,德国门将教练交给莱曼一张纸条,上面清晰的写着阿根廷每位球员习惯的罚球方向。正是这张纸条,让德国最终点球4:2赢了阿根廷。
3:点球引发内讧
意甲联赛拉齐奥1:0桑普多利亚
回归俱乐部不久的迪卡尼奥和队友小因扎吉发生了争执,起因就是一粒点球。而当迪卡尼奥一蹴而就后,可以看到小因扎吉面无表情的站在中圈等待开球。
德甲联赛06-07赛季拜仁-法兰克福
创造点球的皮萨罗执意要主罚点球而与队友马凯在场上发生争吵,不过最终抢过点球的秘鲁前锋却将球罚失,足足让马凯看了个笑话。
4:门将扑点球的“伎俩”
1984年冠军杯决赛利物浦-罗马
利物浦门将格罗贝拉所跳的“大腿舞”让罗马球员吓得魂不附体,最终帮助利物浦获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第四座冠军奖杯。
2005年冠军杯决赛利物浦-AC米兰
同样是决赛,同样是面对意大利球队,同样是利物浦门将,杜德克用同样怪异的大腿舞将对手送回家。21年,又是门将的大腿舞在点球中帮助红军重登欧洲之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点球
点球大战守门员可以更换,但需经过裁判同意,且在罚点球之前。
在点球大战时,若要更换门将只需通知裁判员即可,在征得裁判员的同意并且停止比赛的时候可以更换门将。原则上是可以更换己方的任意一名球员为门将的。
根据足球比赛规则对队员人数的规定:
1、一场比赛应有两队参加,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必须有一名守门员。如果任何一队少于7人则比赛不能开始。
在由国际足联、洲际联合会或国家协会主办的正式比赛中,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使用3名替补队员。
2、任何场上队员都可与守门员互换位置,并规定:换位置前通知裁判员;在比赛停止时互换位置。
扩展资料:
点球大战开始前双方各自先确定好本队罚点球的队员和出场顺序,通常通过猜硬币的方式决定由哪一方先罚。比赛开始后,双方轮流罚球,共罚5轮,5轮结束之后以累计进球数多的一方获胜。
如果5轮罚球结束双方仍未分出胜负,则采取“突然死亡法”进行加罚:即双方继续互罚,直到出现某一轮结束时一方罚进而另一方未罚进的局面,则由罚进的一方取得胜利。期间只有当一方球队所有11名球员全部依次罚过一次球后,才可以安排已经罚过球的队员重新开始轮流罚球。
人数多的一方需派出和人数少的一方相同的人数进行罚球,即假如一方因被罚下一人只有10人,那么人数多的一方只能上10人进行点球大战,但其中必须包含一名守门员。如果队员进球后被罚下,那么点球有效,如果球还没有被裁判判定进球罚球手就被罚下,则算为罚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足球比赛规则
点球大战过程中在没有用完换人名额的情况下可以换门将,国际篮联规定如下:
一守门员在罚球点踢球时受伤,不能继续担任守门员,假如该队已替补球员人数未超过竞赛规程的规定,可换替补球员上场。进行在罚球点踢球的任何时间,有资格踢球的球员都可与守门员交换位置。
足球门将主要工作是在比赛中用身体各部分阻止对方球员攻入己方的球门。
在点球大战时,若要更换门将只需通知裁判员即可,在征得裁判员的同意并且停止比赛的时候可以更换门将。原则上是可以更换己方的任意一名球员为门将的。
点球大战是指足球比赛中,在比赛必须决出胜负的前提下(例如世界杯的16强淘汰赛),双方在经过上下半场共计90分钟外加全场30分钟的加时赛的激战后,仍未决出胜负的情况下,采取的以互射点球决定胜负的残酷方法。
无法分出胜负有三种可能,一般情况下都是继续罚,由场上球员完成。有的时候算是平局,这在日本J联赛以前有发生,还有友谊赛。美国球队的友谊赛通常要罚点球,11轮不分胜负即战平。第三种情况是英格兰足总杯的规则,就是如果双方打平,即重赛,重赛打平加时,加时战平点球。如果点球战平(即罚11轮)则再重赛。这是92年足总杯改制的规则,以前是战平即重赛,有两个球队打了6场重赛,到了第7场才分出胜负。新规则实行以来,还没有一支球队打过第二次重赛,所以知道这个规则的人不多。
门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再换的。想换需要在正规比赛里换。如果点球大战时门将受伤,应由场上球员代替其守门。劳尔就在西班牙国王杯的点球大战中守过门,还扑出一粒点球。
据国际足联的规则,门将和其他场上球员交换位置不算作一次换人,不占用换人名额。
任何其他场上球员都可以替换守门员,只要满足两点:
1,裁判在更换前被通知
2,更换必须在死球时间进行
点球规则:
1、足球:
放定在罚球点上。罚球点距离球门线12码(约11米,德语点球为Elfmeterschiessen,即11米射门)。
2、主罚球点球的队员:
确认由其主罚。
3、防守方守门员:
留在本方球门柱间的球门线上,面对主罚队员,直至球被踢出(球未罚出前,守门员只可沿球门线左右移动,而不可前后移动)。
4、除主罚队员外的队员应处于:
比赛场地内;罚球区(俗称禁区)外;罚球点后;距罚球点至少9.15米(10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