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卡泼卫勒舞
阿根廷 探戈舞 (源于阿根廷的)
利比亚 北部地区舞蹈 利比亚北濒地中海,文化贸易往来兴旺,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歌舞成为节日、庆典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女子舞蹈以胯部扭动和颤抖为特点,以自娱为主,有时观者也加入同舞,共尽其兴。其特色与突尼斯女子舞相比,显得更为纤巧、秀气、含蓄些。舞蹈者着长袖上衣,穿肥腿灯笼裤,外缠长幅布料,形成齐踝的连衣裙。臀部系彩带,结穗多垂于左侧。头戴围巾,或缠头巾。额头、颈项、胸前、指腕佩戴大量金银首饰。男子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如顿蹉落地跑跳步,交替向前小踢腿的跳跃步等。男子也有扭胯的舞蹈,技艺高超,但只在联欢、娱乐场合表演。利比亚舞蹈唯有男子允许碎抖双肩,用以表现其威武气概。其服装多着肥裆瘦腿长裤,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衫,外罩长袖马夹。通常用风笛、达卜和单格鼓伴奏,音乐的节奏性强,气氛热烈粗犷。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有《顶罐舞》、《苏丹舞》、《迎宾舞》和《埃勒加舞》等。 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 幅员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几乎横贯整个北部非洲,生活在这片漠野沙荒中的贝都因人,女子舞蹈以腿、脚的动作为主,没有胯部的扭动。男子舞蹈有以部族称呼命名的退哇利格舞,动作集中于腿脚和双肩,伴奏乐器为各种鼓。三巴尼舞不同于前者的是边跳边击掌边歌唱,伴奏乐器为单格鼓和舌克歇克特(一种哑铃形的金属镲)。阻嘎拉舞,即长棍舞,手持长棍的男子随着音乐即兴起舞,以手脚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为主,多在婚礼和欢庆场合表演。嘎非拉舞,即骆驼队舞,舞蹈时随着音乐节拍即兴动作,音乐中夹有歌词,诉说沙漠的旅途生活。表演者穿长裤,着大袍,束宽腰带,缠头蒙面,反映沙漠生活的习俗。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舞蹈 (dance of Tanzania) 坦桑尼亚人民能歌善舞,舞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坦桑尼亚有120多个部族,各部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有的表现人从诞生直到死亡的生活过程,有的表现社会中重大的活动,如战争、丰收等,此外还有表现田间耕作、狩猎、求神祭祀等内容的。其中著名的有:坦噶区沿海地区的“乌卡拉”──一种猎人舞,猎人手持弓箭,双腿蹲跳;妇女手持盛肉的簸罗,扭动两胯。流传在桑给巴尔的传统舞蹈“姆威赛”,是奔巴岛上最有代表性的舞蹈,现已成为国内许多专业团体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舞蹈时男演员小腿裹有数十枚棕榈叶编成的菱形空壳,内装一种叫姆赛威的坚硬植物种子,动作以脚下打点和胯部扭动为主。舞蹈节奏由缓慢逐渐变为欢快,舞姿舒展含蓄。坦桑尼亚北部以农业为主的姆万扎地区和辛延加地区流行的“布戈博戈布”也是一种传统的有特色的农村舞蹈,通常在耕种或开垦土地以前表演,以示庆贺、祈求丰收。演员手握锄头或做刨地动作,脚下以打点为主,胸部和胯部不停地前后摆动,饶有农村情趣。 坦桑尼亚舞蹈动作特征全身松弛,但又激烈、有力,突出臀部和胸部活动。尤其是臀部动律变化多,速度快,节奏复杂。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是鼓。舞蹈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气氛的变化,都取决于鼓手击出鼓点的变化。 坦桑尼亚建国以来歌舞艺术有很大的发展,桑给巴尔歌舞团用传统的民族舞蹈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非洲人的解放》,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非洲人民昔日的苦难和终于走上独立自主的历史过程。此剧在尼日利亚全非会演中获奖,并拍摄成坦桑尼亚第1个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叫《儿童城》
由“秦燕创作室”创作的12集电视连续剧:《儿童城——中国独生子女启示录》,秦燕担纲独立制片人、联合编剧、导演、和女主演(成人演员)。秦燕的女儿九岁的唐涵,饰演剧中儿童主角国欢欢。唐涵天真、可爱的银幕形象,十分成功,十分令人喜爱,也十分令人难忘地牵动着每一位电视观众的心。《儿童城》是秦燕和女儿唐涵第一次合作,是《秦燕影视创作室》的代表作品。1993年,《儿童城》在中央电视二台,河北省电视台,广东省电视台,三家共同举办的“六一儿童节” 黄金档及暑期电视剧强档,联合首播。随后,《儿童城》在中国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间相续播映,反复重播,长达3年之久。《儿童城》深受中国少年儿童和父母的喜爱。《呱呱和太空小子》,《儿童城——中国独生子女启示录》应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世界华语电视节”,销往海外。
(节选自张元作品《妈妈》主演秦燕简介
《十号之夜》节目是阿根廷电视13台2005年8月15日晚正式推出,马拉多纳粉墨登场,首期特邀巴西前足球巨星贝利出场接受专访,演出了一场阿根廷版的“欢乐大本营”。同期还有意大利女演员库奇诺塔、阿根廷歌星托雷斯、球星巴蒂斯图塔、弗朗西斯科利,前阿根廷队门将戈伊科切亚,前女子网球世界冠军萨巴蒂尼、阿根廷影星达林。这场经过精心策划的电视节目,总共播出了两小时15分钟,除了中间十几分钟的贝利专访,整个是一场文化体育大联欢。
“10号之夜”在阿根廷迅速成为最红火的脱口秀节目;整个美洲尤其是西班牙语的国家对老马哥的主持纷纷追捧,加入到转播“10号之夜”的行列。墨西哥最重要的电视台Televisa 和阿兹台克电视台已购买了转播权,智利国家电视台已进行了一次同步直播,收视率高达40%。甚至巴西也加入粉丝行列,巴西体育电视台Sportv 将专门转播马拉多纳与贝利等人的访谈录,巴西ESPN也播放录像。不仅如此,西班牙国家电视台TVE、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公司RAI分别搞定了马拉多纳节目的转播权,能将脱口秀类型的节目跨越大西洋直接送到欧洲观众家中,这还是南美电视台罕见的先例。
8月22日,老马请来阿根廷最著名的网球手科里亚和NBA总冠军球员吉诺比利等;之后,俄罗斯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尔波夫也参与了节目,马拉多纳甚至和棋王下了“一盘”国际象棋:双方各下2手后,马拉多纳便提出言和,卡尔波夫欣然同意。此外,克雷斯波、梅西、特维斯,网球明星纳尔班迪安也均参加了节目;
9月5日,马拉多纳主持的“10号之夜”第四集上演。老马请来的主要嘉宾也是10号:里克尔梅、达历山德罗,外加一个索林。
9月17日,老马出色地完成了托举跳舞对象的高难度动作,显示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
10月24日应邀前来与他对话的是意大利女歌唱家兼主持人拉法埃拉·卡拉,另一位是通过卫星电话与老马谈笑风生的英国摇滚歌星罗比·威廉姆斯。前来捧场的还有其他演艺界人士,足球界这次来了现在已经把全部时间投入到摇滚音乐当中去了的前阿根廷国门博格斯;
这个节目共在3个月中播出了13期,第12期以反美为主题,11月7日最后这一期邀请的主要嘉宾是前世界拳击冠军泰森,其他嘉宾包括足球界的贝隆、奥特加、雷东多及演艺界的歌星恩里克·伊格莱西亚等。
“10号之夜”也让人们看到一个新的马拉多纳,他已经告别了浑浑噩噩的年代。阿根廷媒体把2005年称为马拉多纳年。作为一个回头的浪子,他重新赢得人们的尊重。老马主持的“10号之夜”电视节目获得成功,这是一个跨越了足球的新行当,受到了各界的好评。为此,12月21日《号角》报颁布的年度演艺奖,把最佳形象奖授予了马拉多纳。
哈哈! 嗨! 我知道有个闯关节目叫做【天哪!我们变小了!】
这个节目是在阿根廷的片场拍摄的,全球30几个国家都购买了版权并且参与其中。他们是主打“明星”版的家庭游戏真人秀,但是它不再是简单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中的场景里把真实生活中的物件放大100倍,包括庞大的洗衣机、吹风机、水龙头、洗衣服和意大利面食碗等等,参赛家庭要在这里为争夺大奖而闯关比拼。 我觉得这个就像是个游乐场一样... :P
===============================================================
另外,你说的【心跳阿根廷】是最早2011年来自美国的一档节目,叫做
【101 Way to Leave a Game Show】。就是近似于用101种方法踢你出局的智力问答闯关游戏。你可以去搜索搜索名字看看原版啥样。 当然,这个跟游乐场毫无关系我觉得...
===============================================================
再有一个就是WipeOut. 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勇敢向前冲】,是一部美国的真人秀闯关游戏节目,2008年6月24日在ABC频道首映,然后每星期都有24名选手参赛通过大型的障碍物及突然出现的障碍,例如倾覆塔、滚动球等。玩家要尽快到达终点和通过三重考验才算胜出,并获取奖金5万美元。这个应该也是一个比较熟知的闯关游戏了。 跟游乐场有点儿关系.... 嘿嘿嘿
以上这些就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Superjames
【阿根廷智囊团】
《冲关我最棒·心跳阿根廷》是浙江卫视2012年1月周末黄金时间推出全国首档奥运益智闯关真人秀,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走出国门、演播室和外景全部在国外完成的电视娱乐节目。
《心跳阿根廷》脱胎于美国广播公司(ABC)的《101种逃离游戏秀的方法》,浙江卫视是全亚洲第一个买下版权的,整个节目经过了卫视自己的改造后,变得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101种逃离游戏秀的方法》就是在阿根廷拍摄的。《心跳阿根廷》不再是简单的游戏项目,它需要更高的体能、勇气和智慧,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的可看性。世界上最高的演播厅,
主持阵容(4张)可以从80英尺(24.4米)的高处开始,逐层下降,视觉带来全新挑战。“被逼五十米高空蹦极、坐上超市购物车被扔到海里、被大炮‘射’出、被绑上重物沉入水底、被快艇拖在后面到处乱转,没错,这里就是《心跳阿根廷》!” 《心跳阿根廷》,它将是国内最虐心、虐身的惊悚竞技栏目,其次,今年是奥运年,主打“奥运”牌,“苦命”的选手们被撵到各类特制器具上,然后回答一轮轮与奥运相关的题目,答对的终极胜者,可以赢取去2012伦敦奥运的来回机票,至于答错的,电视机前的观众就等着享受你的惊慌失措呢。
华丽高雅、热烈奔放的“探戈”舞源于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视为国粹。
阿根廷探戈发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大批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欧洲的移民滞留在港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社会群体。他们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不稳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来消磨时光.阿根廷探戈实际上是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阿根廷探戈其实非常不同于我们看到国标舞中的探戈表演。它其实是一种唱多于跳的艺术形式。而且它的唱是清一色男性,且都是独唱,偶尔有几个小滑稽剧穿插。激昂的键盘手风琴是伴奏的主旋律,它特有的切分节奏总是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阿根廷探戈有着自己的名称Milonga.
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国标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两个舞伴的身体并行直立,几乎贴在一起(就是因为这个贴身动作,在探戈被引进巴黎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快速旋转、踢腿,非专业人士很难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或许正因为太过难学和曲高和寡,阿根廷人对于探戈的态度,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京剧的看法——年纪大的人喜之不尽,而年轻人却敬而远之。
阿根廷的探戈舞演员已经不止一次地把那飘逸、洒脱、典雅、含蓄的舞蹈和以独特切分音为鲜明特征、节奏明快的音乐带给我们,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一提起探戈,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在国内看到的国际标准舞的探戈,那种节奏感极强的舞步,与其他音乐不同的旋律。而国际探戈是从阿根廷融跳、唱及乐曲为一体的探戈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国际中的探戈已经规范化,而阿根廷的探戈则更加活泼、欢快,花样迭出。阿根廷是探戈的故乡。阿根廷人酷爱探戈。许多人都会跳探戈,平时到处都能听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国宝,是民族的骄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是与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于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更确切地说,探戈应该是乌拉圭的蒙得维地亚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但因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港口城市,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欧洲的影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因此探戈后来在蒙特维特亚就逐渐衰落了。 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门户,所以探戈的音乐、舞蹈、诗歌、唱词等都受到过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响。
音乐方面,探戈最主要受到的是早在1850年左右西班牙水手们带来的安达卢西亚“探吉约”歌舞的影响。其次,是非洲黑人音乐的影响,探戈音乐中使用大量节奏明快的切分音就是这一影响的表现。再就是高乔人“米隆加”音乐的影响,吉他作为演奏探戈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就是这一影响的标志。到了1920年前后,大量意大利、西班牙等移民的涌入使探戈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欢快的四二拍逐渐变成了适于表达忧伤情感、节奏较慢的四四拍。
内容方面,探戈音乐和即兴编出的唱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完全是欢快、开朗、风趣、诙谐的。随着大批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的到来,它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移民们担着开垦、致富的目的而来,最后只能定居下来,无法返回故土同亲人团聚,这就使探戈增添了表达移民思念故乡和怀念亲人的忧郁、伤感、凄凉的内容。此后,由于歌词作者大多是移民的后裔,因此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在歌词中使用的大量外来俚语,都反映着外来文化的影响。
舞蹈方面,探戈的雏形源于阿根廷牧民男子粗壮有力的独舞,在形成过程中主要是受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贬卖黑奴在美洲很盛行。当时在拉普拉河流也出现了大量非洲黑奴。他们对探戈舞蹈中的折腰、扭摆等动作都源于非洲舞蹈的动作。此外,也有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影响。
阿足球以其自由洒脱的风格而风靡世界,多次获世界杯冠亚军。阿根廷的烤牛肉也是声名远扬。
教育:教育水平较高,实行义务初等教育。2000年文教经费为33.1亿美元。文盲率(10岁以上人口)为3.8%。6岁——14岁儿童入学率为99%。15岁——17岁入学率达80%。阿共有81所高等学府,其中公立大学36所,私立42所。著名大学有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普拉塔大学、科尔多瓦大学等。
新闻出版:全国发行各类报纸2062种,杂志96种,还有250种外文出版物。首都及各省重要报纸35家。主要报纸有《民族报》,1870年创刊;《号角报》,1945年创刊;《纪事报》,1963年创刊;《新闻报》,1869年创刊。重要周刊有《市场》、《索莫斯》、《人物》等。美洲通讯社属总统府新闻国务秘书处领导。阿根廷新闻社和报联社均为私人通讯社。调幅电台101家,调频电台约1500家。开放式电视台46家,超高频电视台115家,微波电视台61家,有线和闭路电视台866家。
阿根廷是一个移民国家,85%以上的居民来自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后裔,所以它的饮食文化也搀杂了欧陆西餐的成分,肉食方面主要以牛、鸡、驴为主,甚少吃猪,而炭烧烤肉是当地的特色。
这里的招牌炭烤王中王牛扒,不需要腌制,只是洒上点盐,直接用炭火烤至七八成熟,外表烤得略有点焦,肉香味飘散开来,吃起来外酥内嫩,里面还保留着肉汁。阿根廷人对烤肉的吃法是,吃一口烤肉,再吃一口蔬菜,所以在每一份烤肉上来的时候,也会配上些新鲜的蔬菜沙拉,这样吃起来不至于肥腻。炭烤牛肋条也是肉质甘香,配上用洋葱、青红椒切细的香料,不肥不腻,香嫩可口。
马黛茶也是阿根廷的特色,据说这种茶是被阿根廷誉为“国宝”、“国茶”,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因为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清除胆固醇、降低血脂,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等等,所以阿根廷人认为“马黛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他们每人每天都在喝,从小孩到老人,从都市到乡村,甚至有“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茶”这样的说法。
原来马黛茶的喝法还有一定的讲究,不是像喝一般的茶或咖啡,是要先用特制的吸管、勺子、过滤器三合为一的工具,放进冲了水的茶里先吹一口气,然后再慢慢的吸,可以轻轻拌一下,但不可经常搅拌。喝起来有点像苦丁茶的味道,如果觉得苦,可以加点砂糖。吃烤肉喝马黛茶可以消暑降火,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鬼佬凉茶”。
1、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阿根廷东部沿海的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右岸,全市分1个联邦区、19个城郊区,总面积达3885平方公里,是南美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建筑风格奇异多彩,几乎包罗了欧洲古今建筑的全部风格与造型,其中有著名的科隆大剧院,其规模居世界第三位。这里还是南美洲最繁华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为全国工业产值的70%,对外贸易额为全国的45%,又是全国的交通中心及对外联系的海空港口。
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西班牙殖民中心近300年之久,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被定为首都。今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已经跻身于世界特大城市之列,它集中了全国35%以上的人口,2/3的工业产值,近一半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是一座十分欧化的城市,不仅城市居民几乎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而且城市布局、街景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情趣,处处显露出欧洲风情。
多广场、街心花园、纪念碑和雕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一大特色。市中心的五月广场,中央矗立着方尖塔形纪念碑,其正面刻有“1810年5月25日”几个醒目大字,这是阿根廷人民推翻殖民统治的起义日。许多著名的大街由广场呈辐射状向四周伸展,颇似巴黎凯旋门的街道布局。
布宜诺斯艾利斯最繁华的佛罗里达大街是一条步行商业街。这条商业街长不足两千米,狭窄而又拥挤,但国内一些著名品牌的老商号全都聚集在这里,还有伦敦、巴黎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设立的分号。五光十色的商品琳琅满目,舞厅、夜总会、饭馆、影剧院等随处可见,终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号称“南美百老汇”。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的“儿童共和国”,精巧的建筑和街道富有浓郁的欧洲和东南亚情调,建筑内陈列着一些国家的绘画、木刻等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