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时间)

2023-01-07 16:41:16 最新体育 zengha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

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相隔千里海域的阿根廷争夺马岛的一场战役。那么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下面一起来看解答。

1、 马岛战争别名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战争。马岛战争时间始于1982年4月2日,以阿根廷军队占领英国所管辖的福克兰群岛之一的南乔治亚岛并且树立起国旗,打算继续发动占领马岛的行动为开端。

2、 在加尔铁里领导下的政府十分失败,政权摇摇欲坠。因此,转移公众的焦点变成他施政最后的救命稻草。对于阿根廷打算登岛占领的行动,英国方面一直表示毫无威胁,并不认为这个消息是有效而正确的,因而在双方战争初期,英国处于被动状态,对于阿根廷此举,是十分震惊且反对的。作战期间,双方的冲突一直有增不减,甚至外交对话都完全中断,但是另有一种方式解决:外交代言国家秘鲁(阿根廷)和瑞士(英国)代表双方谈判,然而双方协调的效果并不明显。

3、 而后此战引起两国人民的激烈反应。阿根廷一往无前的强势,英国的毫不相让的坚持,使得在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并且,两个国家的政治领域都因此发生剧烈的变革。马岛战争时间结束于6月14日,以英国的爱国反侵略的正义战斗获得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结束后,阿根廷的军政府彻底被推翻,从而建立起民主政府,客观上促进了阿根廷社会的民主进程。同时英国取得胜利,维护了自身传统的大国地位。

4、 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马岛战争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称得上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此战对交战双方的军事、外交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那么马岛战争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如何进行的呢?马岛战争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呢?

5、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阿根廷接手西班牙对马岛的统治,而英国是最先发现马岛的人,主权之争一直存在。因而马岛战争是一场两国之间的领土主权之争,两国不留余地的进行战斗。参战国在作战期间,动用了海陆空三军共同作战,从开始的英国海域封锁,到后面阿根廷占岛后战略防御部署,两国不顾国际的声音以及联合国的调停,在谈判无果后,战事持续加深。

6、 两国旗鼓相当的进入封锁和反封锁阶段。阿根廷秉持近距离作战的优势,部署防御,以达到占领地的安全和完美的防御。英国则是一步步进行登岛行动,步步逼近。而后双方在马岛周围作战,英国欲全面封锁阿根廷,双方在应用航母作战的同时,还采用精确制导武器来进行防御和打击对手。

7、 马岛战争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伤亡。这场战争为海上作战提供了经验和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上作战的内容和海上作战武器的使用。应用各式精准导弹及其发射平台,海陆空全方位作战配合,防止空战和反潜等行动也在此役中显得尤为重要。

8、 英阿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

9、 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10、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该仪式举行的标准时间是6月14日23点59分。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国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同时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规定地点上交枪支、弹药、各种武器等战争工具。战后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军重新占领自己海外领地、群岛,与此同时英军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投降,马岛战争正式停火。此战役的影响深远,使阿根廷经济困顿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的下台,以上便是马岛战争结果。

以上的就是关于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的内容介绍了。

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时间) 第1张

英阿马岛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早在180多年前,英国就占领了阿根廷旁边的马岛,阿根廷对此并无异议。但是马岛战争前期,马岛经济危机严重,急需对外转嫁,加之谣传马岛海域发现大量石油,阿根廷不干了。鹰派加尔铁里上台后,与英国谈判,要求归还马岛。英国不肯,阿军就先动手占了岛屿,英国政府在美国斡旋下和阿谈判,但无果。英国yi会以***投票通过对啊宣战。派遣了一支包括2艘航空母舰在内的特遣舰队远征南大西洋。经过惨烈的战斗,英阿双发方都损失惨重。虽然阿根廷人武器落后,但是仅有的5颗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了3艘英国驱逐舰、运输船。甚至连二战水平的普卡拉螺旋桨攻击机都挂上无控炸弹空袭英国舰队。阿根廷人的英勇令所有国家的军队目瞪口呆:老旧的普卡拉攻击机击沉击伤了英国10余艘先进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并且出现了受伤的阿军飞机撞沉英国军舰的“现代神风特攻队”。但是,骁勇善战的阿根廷空军几乎损失殆尽,海军打不过英国人几乎毫无作为。陆军因为没有制海权对马岛只能干瞪眼。

最终,英国凭借军事上的优势,打赢了马岛战争,收回了马岛。

马岛是阿根廷的还是英国的?英国与阿根廷为何会起马岛争端?

马尔维纳斯群岛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这个小岛位于大西洋的西南面,距离阿根廷大约有500公里左右,离英国却有万里之遥。

在工业革命早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发现无人居住的岛屿,岛屿的命名权和归属权就属于发现方。

由于英国领工业革命之先锋,在1592年英国航海家们首先发现了马岛,1690年英国还对这个岛屿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考察,并对此还做了文献记录。有了这些,英国人就认定马岛应该属于英国。

(大航海时代)

但矛盾的事,往往都会在 历史 的长河中不停出现。虽然英国人发现了马岛,但她在随后的100多年里,并没有对马岛进行有效的管理,马岛事实上还是一个荒无人烟的无人岛。由于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开花,实力强大后的法国也跟着英国进行了全球殖民,1764年慌里慌张的法国航海家登上了马岛,并在岛上建起了居住点。

正当法国人信心满满的要在岛上搞建设时,英国人来消息了,说这个岛屿应该属于她们。由于当时英法是死对头,自知实力不如英国的法国,不想为这个小岛而引起两国争端,就巧妙的把这个岛屿卖给了西班牙。

( 中间那位就是马岛战争时期,阿根廷的领导人加尔铁里。)

当马岛被西班牙人接手后,英国由于在北美殖民地的问题上,跟西班牙做了一些秘密的交易。事实上马岛一直在西班牙的管理下,阿根廷独立后由于传承的问题,阿根廷始终认为马岛应该属于她。

这就是马岛问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所在。 时间的巨轮,就这样一步步的来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

由于南美洲人天生缺乏管理经济的天赋,80年代初阿根廷在加尔铁里领导下,经济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国内矛盾就十分尖锐的对立起来了。就这样带有军事独裁色彩的加尔铁里政府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为了获取马岛周围丰富的石油资源,突然对马岛进行了军事占领,并驱逐岛上的英国士兵。

可事实上,加尔铁里的这个行动是冲动而危险的。因为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国内进行私有化改革,在政治上也遇到了相当的困难,她也正需要寻找一个机会来大振自己的政治声望。

好了,加尔铁里端上来的这一道菜,太符合撒切尔夫人的胃口了。撒切尔夫人就这样发飙了。可以想像日不落帝国在全球虽然日落了,但她当时拥有的军事实力,还是完全可以碾压阿根廷的。最终马岛战争以阿根廷的完败,英国的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

马岛战争中,被英国人虏获的阿根廷士兵。)

战争总是在矛盾中爆发,悲伤中结束。因为马岛战争的失败,阿根廷人民尝到了经济连续衰退几十年的苦果。然而撒切尔夫人因为马岛战争的胜利,个人的政治声望被推到了顶点,英国私有化改革也得以全面推行。虽然马岛之战阿根廷人败了,但阿根廷人还是找到了出气的地方,只要在足球场上碰到英国人,阿根廷人那疯狂的进攻,就是对马岛战争失败的哭诉。

英国人称马岛为福克兰群岛,而阿根廷则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目前,马岛属于英国的海外领土,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它的国防和外交。在 历史 上,法国、西班牙、英国和阿根廷都宣布过对马岛的自治权。从1833年,英国重申对马岛的殖民统治后,一直被英国所管辖,只是阿根廷一直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1982年,阿根廷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对马岛实施突袭,并对岛上实施军事占领,这引爆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阿根廷战败,马岛重归英国所管辖。

据考古信息显示,在史前时代就有土著居民在马岛上生活了。然而等欧洲人发现该岛时,早已成为荒岛一座。在16世纪末有探险家声称自己发现该群岛,但是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消息。直至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壮船长在途径秘鲁和智利到达群岛并发现了福克兰海峡,关键的是它记录下了岛上的水域和野生动物。这也是有文献记录以来人类首次登陆该岛。1764年,法国船长在路易斯·安东尼·布干维尔建立定居点。此后英法在马岛的定居点共存至1774年。英国人还从马岛上撤出过一段时间。

一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军的一只分遣舰队展开过战斗。20世纪中期,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开始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联合国还通过2065号决议呼吁双方和平解决该问题。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政府面临预算削减,英国还考虑过将马岛移交给阿根廷。谈判在1981年中断,再加上阿根廷内部矛盾激增,于是双方爆发了马岛战争。

只能说马岛现在是属于英国控制之下的,但是阿根廷仍然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争取。而我们也是站在阿根廷这一边的,毕竟是受苦受难的兄弟们。自从我们的称呼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是要马岛,这是阿根廷人的称呼!

讲道理,双方都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双方都有道理的时候,那就只能用拳头来说话了,怪只怪阿根廷拳头太小了。这真是一个比烂的世界,照理来说,马岛距离英国万里之遥,而距离阿根廷近在咫尺。如果是武力攻击的话,阿根廷是能够拿下的事实也正是如此,阿根廷轻而易举的攻击下来马岛。却没有想到碰到了英国的天降猛男撒切尔夫人。一般的英国首相也就认了,反正一大堆英国殖民地都已经脱离了少一个不少,多一个也不多。可能也就这么认了!

但是好死不死的碰到了英国 历史 上最优秀的首相之一撒切尔夫人。很少有像他这么杀伐果断的领导人,直接就决定派出英国海军的绝大多数力量万里远征马岛。当然,撒切尔夫人敢这么做也是因为有底气的,撒切尔夫人首先就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得到了美国在后勤上的保障,要不然你真以为万里就这么开过去的?中间体制是有各种各样的补给。其实英国的后勤并没有在万里之遥的英国本土,而是在大西洋中间的一个小岛上。那有美国的军事基地。

除了美国之外,法国也给予了英国支持,如果阿根廷不是因为有法国购买的飞鱼导弹不够用。谁赢谁输还真不好说。阿根廷空军的表现可谓是优异呀,干成了英国好几艘舰艇。甚至差点把英国的航空母舰都给打下来。要不是法国人不卖给阿根廷飞鱼导弹了,还真能赢。再加上飞鱼导弹有好几颗都没有爆。这质量也不行,如果这些飞鱼导弹命中爆炸率超过90%的话,那我觉得阿根廷还能赢!

总结下来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英国一直被称作是。即将日落的日不落帝国,但好歹人家还没有完全落下去,就是最后一口气已经掉了几十年了。你看着英国摇摇晃晃的要打下去,人家又挺住了。阿根廷是一个怎么说的国家呢?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国家,阿根廷在100多年前,那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呀!可是现在搞得。还债都违约了好几次。阿根廷自身国家也是烂的,可以,因为阿根廷是公务员终身制。而换一个总统就增加一大批公务员。然后现在阿根廷的公务员又成为了一大票餐,任何人只要想竞选总统。都不要想得罪公务员的利益,否则就不选你。就是这种劣质的民主选举制度,让阿根廷。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为了争取公务员的支持,就不能够减少他们的利益。而不减少他们的利益就无法改革,就必须要不断的拿真金白银去填这个无底洞。总而言之,在我看来,阿根廷是一个自然环境很好,资源禀赋不错,但是制度不行的国家。

阿根廷为什么要和英国打马岛之战?

在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归属发生的战争。马岛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所以简称为英阿马岛之战。 应该说马岛之战是80年代无论是从规模、战况。都是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当然这场战争也是大英帝国的最后绝唱。虽然英国最后取得了胜利。

必须要指出的是,战争是阿根廷主动挑起的,由于当时阿根廷是军政府统治,为国际社会所诟病,再加上国家经济疲软,通货膨胀严重。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提高士气和转移目标,而阿根廷和英国存在巨大的争议马岛就成为加尔铁里的目标。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没有经过仔细筹划,就擅自发动武力完全是仓促出兵。就在在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而英国对此没有任何准备。但英国反应迅速,立即开始武力反击。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

而当时,英国也是国力疲敝,被成为欧洲的病夫,国际社会也希望和平解决,美国也有意调节,但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断然拒绝了国际社会的调节,毅然决定武力解决,用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不允许被任何人侵犯。英国随即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千里之外的马岛,这场战事历时74天的战争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英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大英帝国的荣耀已经不在了。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死伤1033人。阿根廷伤亡1717人。直接军费消耗60多亿美金。而阿根廷希望以战争转移矛盾的方式彻底破产。加尔铁里自己也被送上法院,在战争中,阿军投入6万余人,各种军舰30多艘,飞机300多架。英军投入兵力3万多人,100多艘军舰。各类飞机200多架。阿根廷战败就是技不如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军事战略上,外交谋划上,再加上国家整体实力、国防实力、军队素养方面都差的太多太多。更为关键的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战在了英国一边,使得阿根廷在政治上。外交上十分空前孤立,武器装备进口的渠道被掐断。尤其是,阿根廷根本就没有想到英国会反击,存在投机心里,希望国际调停。英国万里之外做战,但军需补给充分,而阿根廷近乎本土作战,但却后勤供给不足,在战术也许阿根廷有所胜利,但在战略上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英阿马岛之战说明了领土之争最终的解决方式只有武力解决, 但武力解决必须慎重,把任何希望寄托在他国身上都是不明智和愚蠢的。

为何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

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的最大动机,是为了分散国内经济衰退造成的巨大社会矛盾。他们试图通过外国侵略和胜利来获得更高的声望。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也可以清理腐朽的社会经济。

当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相当之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困难,国内矛盾较为尖锐,而时任阿根廷当局者的统治也是风雨飘摇,为了转移矛盾,把这口“大黑锅”狠狠甩出去,阿根廷当局想利用民族情节,让大家把枪口一致对外!

而且由于马岛靠近南极洲,常年以寒冷潮湿的气候为主,岛上形成了密集的低矮植被。经过年复一年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此外,岛上还有大量企鹅、海狮、海象等珍稀物种。此外,马岛还蕴藏着丰富的铅、铁、银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渔业资源。总之,马岛是一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于是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到了1883年,英国又趁机重返该地,派兵登陆马岛,升起了英国国旗。从那时起,双方围绕马岛主权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与谈判。历时150多年,但仍然没有结果。

1958年,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岛的争端向联合国提出上诉。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四项决议,要求英国和阿根廷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由于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样的谈判只能是一次停谈和争吵,这已经成为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因此,英国控制该岛已有100多年。

经过一番海上激战,英国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包括皇家海军的精锐战舰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但还是最终拿回了马岛的控制权,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占领军向英军投降告终。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爱国主义情绪横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大选。

马岛之争:英国是如何获得马岛的?阿根廷为何输掉了马岛海战?

海岛具有重要的地理、军事、经济战略价值,所以历年来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之地。据初步统计,全球有将近60个国家,在海岛主权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其中较为著名的是 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之争,他们为了争夺马岛主权,爆发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

马岛的全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马岛被称作是太平洋的钥匙,因为它是扼守麦哲伦海峡的咽喉要地,是连接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唯一通道, 所以谁控制了马岛,谁就掌控了两洋间的航线。

后来巴拿马运河开通后,运河成为新的捷径通道,马岛的战略价值受其影响有所下降,但因地形条件及扼守两洋要冲的优势还在,所以它在军事上依旧还是南大西洋的战略支点。英国就曾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利用马岛便于隐蔽突袭的地形,击溃了当时进入马岛海域的德国舰队。

正是因为马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英国和阿根廷才会为了其主权归属问题兵戎相见。究竟, 英国与阿根廷为何会起马岛争端?阿根廷又是如何在马岛战争中败下阵来?而世界大国美国,又在马岛海战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新发现地域的主权,一般都归属于第一个发现的国家。通俗点来讲,就是谁先发现,谁先殖民,谁就先占有。而 在谁先发现马岛这一问题上,阿根廷与英国也存在着争议 。

史书上确切记载最先发现马岛的其实是荷兰人,时间点是1600年。但 英国坚持认为自己才是第一个发现马岛的国家 ,因为早在1592年的时候,英国航海家就曾在远处眺望过马岛,只是当时没有用地图绘制下来,所以无法拿来当考证。

而 阿根廷则认为,马岛是由西班牙资助的麦哲伦探险队发现的 。探险队中的一名船员,在1520年时发现马岛,早于英国几十年,所以英国不能用最早发现为由,去主张马岛主权归属他们。

既然两国都没在“谁先发现”上占理儿,那就从谁先殖民说起。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西班牙帝国,因为王朝绝嗣的问题爆发了 王位继承战争 。英、法、奥等国为了掠夺其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争斗,最后由法国的波旁王室胜出。

自波旁王室取得西班牙王位后,法国就经常干涉南美洲事务。1764年法国航海第一人布干维尔,就曾在路易十四的指示下, 以法国的名义在马岛的东岛建立了据点 。而英国紧随其后,于1765年 以乔治三世的名义在马岛的西岛也建立了据点 。

众所周知,西班牙是南美洲的殖民帝国,法国染指南美占领马岛东岛的行为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对其抗议施压。最后法国决定将东岛转让给西班牙,条件是西班牙需为此付出2.4万英镑的代价(赔偿款)。

西、法两国交接完东岛事务后,西班牙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隔壁邻居”身上。他们用武力逐出了西岛上的英国人,然后完整占有整个马岛。只不过当时的西班牙,并没有在马岛上做殖民建设,而是 将马岛交给了“西班牙阿根廷联合州”去管理,这也是阿根廷独立后争夺马岛主权的伏笔。

西班牙强行驱逐英国人之后,英、西之间产生了冲突。为了防止矛盾继续升级,两国还为此进行了协商,并签了一份秘密协议。 协议中同意将西岛归还给英国,但马岛的主权优先权必须在西班牙手上。

两国达成协议后,英国在1771年重新拿回了西岛。只是当时的英国认为马岛缺乏经济价值,不值得开垦建设,所以决定在三年后撤出,走前为了留下主权证据,还立了一块“ 西岛属于乔治三世财产 ”的牌匾。

西班牙对东岛的占有,也只维持到了1811年,所以 当英、西据点全部撤出之后,马岛又恢复了无人岛的状态。 而这一阶段的南美刚好爆发了独立战争,阿根廷竖起独立大旗发动了“五月革命”,不仅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还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

独立后的阿根廷认为自己享有西班牙殖民遗产继承权,所以宣告马岛主权归属于阿根廷。 得知消息的英国非常恼火,他们认为马岛是西班牙从英国手上抢走的,并且自己也从未放弃过马岛主权,所以与阿根廷起了争执。

然而就在两国为此争吵不休之时,马岛海域内发生了件事情。阿根廷借“非法捕捞”为由没收了美国三艘渔船,这一举动彻底将美方激怒。所以美国为了报复,摧毁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所有据点,并宣告马岛是无主权岛。

美国的报复行为,刚好给了英国夺走马岛主权的机会。1833年,英国派护卫舰武装占领马岛,不仅将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还在岛上插上了英国国旗,重新宣誓了英对马岛的主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英国便一直事实占领着马岛,最后还在1892年将其正式划为自己的殖民地。

英国拿下马岛期间,为彰显主权,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行政机构以及移民居点。不仅源源不断的往马岛输送英国移民,还把之前残余在岛上阿根廷居民强制迁走,这也是目前马岛常驻居民有90%以上是英国后裔的原因。

虽然马岛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被英国长期占有着,但阿根廷却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诉求。1935年阿根廷发表地图邮票表决心,而英国也不甘示弱,于1946年发行马岛地图邮票,两国都在为了争夺马岛主权,明里暗里的相互较劲。

后来二战结束刮起一阵非殖民化浪潮,阿根廷开始借助这股力量,推动夺回马岛的进程。其不仅向马岛海域派驻海军,还 在1958年的时候,将马岛归属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

联合国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就让英、阿两国和平谈判解决,所以他们这一期间经常进行外交谈判。原本在这一过程当中,英国改变了强硬的态度,缓和了与阿根廷之间的关系,愿意让其与马岛进行往来,但偏偏马岛海域在这个时候 被勘探出有丰富石油资源,所以英国又马上收紧了马岛与阿根廷之间的联系。

只是英国的做法非常矛盾,一边在强调马岛主权归属英国,一边又开始削弱自己在马岛上的军事力量,不仅减少驻扎马岛的海军舰船和装备,还撤出了防务巡洋舰。虽然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只是不相信阿根廷敢跟自己武力抗衡;但在阿根廷的眼里,这是一种放弃主权的行为。

所以阿根廷军政府决定针对马岛问题,对英国使用双轨政策。如果英国同意再次对马岛主权事宜进行谈判,那就和平处理,如果英国不同意,那么阿根廷将使用武力夺回。结果英国一直在实施拖延战术,还用“岛民自决”方案回避主权谈判。

加尔铁里非常不得民心,但南乔治亚岛国旗事件让他驳回了不少好感。所以当大家称呼他为阿根廷英雄之后,他开始飘了,在收复马岛的问题上没有循序渐进,而是选择提前对英国发动马岛战争。所以 1982年初,英国与阿根廷再次谈判破裂,阿根廷决定武力收复马岛,收回马岛主权。

英国首相得知消息后下令回击 ,让海陆空联合作战,实施马岛海域全封锁,切断阿根廷本土与马岛阿根廷守军的联系。所以阿根廷守军在失去支援,以及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弹尽粮绝,被迫选择了投降。而这历时74天的马岛海战,最终在阿根廷的惨败下画上句号。

在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前,美国一直不想插手英、阿之间的马岛争端,因为马岛对他来说经济、政治意义不大,他没必要参与进来,再加上要保证自己在南美洲的战略意义,不愿与南美实力较强的阿根廷闹矛盾,所以每当英国希望其对马岛问题进行站队之时, 美国都保持着旁观的态度。

但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担心局势发酵严重,会给苏联介入南美洲事务的机会,所以出面进行调停,立促英国与阿根廷和平谈判。考虑到英国如果成为战败方,苏联必定会进来搅局这一情况,美国在调停过程中还曾表示, 如果英、阿矛盾升级为军事冲突,美国将会毫不犹豫支持英国。

结果阿根廷根本不配合调停政策,他们认为美国不会为了英国,牺牲南美的地区性利益。 而且阿根廷时常会给美国的中美洲反叛乱行动提供军事支持,所以他们坚信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更胜英国,再加上有法国、西班牙等欧列可以为自己提供军火,所以阿根廷才“气势汹汹”的发起马岛海战。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真的转变中立态度支持英国,不仅为其提供卫星侦察等技术支持,还给了巨额的军事物资援助。而 北约和欧盟(当时是欧共体),也开始对阿根廷进行禁运制裁,法国等欧列全都停止向阿根廷进行军火销售。 所以阿根廷的惨败,除了有对英国“小看”的原因之外,也有对美国等大国态度的误判。

马岛战争结束后,英、阿短暂断交过几年,直到阿根廷新任总统梅内姆提出“ 搁置马岛主权,恢复两国关系 ”,英国与阿根廷才开始复交。两国于1999年关系正式破冰,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只不过英阿之间并没有“岁月静好”多久,马上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马岛主权冲突。2010年,英国在马岛海域勘探及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不满。阿根廷认为英国是非法开采,所以决定通过封锁通往马岛的航线,去抗议英国的行为。

他们先是强调所有经驶停靠马岛的船,都需提前向其申请,然后表示如果遇上英国石油开采公司的船只便一律扣押,好惩罚英国对阿根廷马岛主权的“侵犯”。英国快被阿根廷气炸,为了同样“捍卫”自己的马岛主权,派了战舰前往马岛海域。

所以英国与阿根廷的关系,又因“马岛主权新争端问题”再起争议,而马岛也因巨大石油储备等经济资源,重新成为了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争夺焦点。

马岛的大部分岛民都是英国后裔,他们受自己的族群文化、 历史 以及语言的影响,本能的亲近英国以及排斥阿根廷,所以在2013年英国政府推动下的马岛公投中,有98.8%的居民支持马岛归属英国,继续作为英国的海外领地。

参考文献:

①《浅析福克兰群岛主权之争—一种国际法视角》文丨李泽生

②《美国与英阿马岛战争(1982.3-1982.6)》文丨王娜

③《马岛战争启示:阿根廷为何会败?》文丨朱磊 张根亮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