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内战基本情况(阿根廷对外战争)

2023-01-05 14:22:33 最新体育 zengha

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相关信息?

有关军政府统治时代的相关信息解释如下:

一、军政府上台的背景:

1810年5月,阿根廷赢得了独立。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阿根廷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 因为独立战争,军队在拉美国家享有特殊的地位。独立之初的拉美政治领袖大部分也是独立战争的军事将领。西班牙人留下的封建经济制度与军人结合,形成了封建军阀体制,这种体制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中美洲国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另一些国家比较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相应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军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特殊地位。一般来说,军队并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他们走到政治舞台中心基本的原因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没有使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每当政权不能正常更替,或是社会出现严重动荡时,权势集团就不得不把军队请出来收拾局面,军队常常成为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阿根廷前总统阿方辛说过一句实在话: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阿根廷军政府是在1976年3月上台的,比皮诺切特晚了两年多,但是比皮诺切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搜捕、严刑逼供、秘密处决,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牵连受害。

二、军政府的高压统治方式:

据民间组织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失踪者”(被捕后下落不明,据认为大部分被秘密处决)达8000多人。阿根廷军政府处决疑犯的方式惨无人道,有许多是用麻袋装着从飞机上扔进沼泽地的。 阿根廷军政府还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它借了400亿美元外债,只修了半条高速公路。1982年,第三任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人视线,利用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冒险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惨败在得到美国后勤支持的英国远征军手下。军政府威信扫地,民心尽失。军政府已经走入穷途末路。1983年,第一任民选总统阿方辛就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竞选的承诺,清算军队侵犯人权的罪行。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发生了三次军人哗变,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去镇压哗变。 梅内姆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起色,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但是2001年7月梅内姆因涉嫌是一个从事非法武器销售的“非法组织”的首领被逮捕,同时其300万比索财产被查封。瑞士银行还查出了有以梅内姆以前妻和女儿的名义开的账户,并有65万美元存款。据报道,1991年至1995年间,阿根廷曾向被实行武器禁运的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出口了6500吨武器弹药。据查,这两个国家向中间商总共支付了一亿美元,但阿根廷军事工厂局仅收到4000万美元。检查官怀疑其余6000万美元被中间商或政府官员侵吞。据查,当时任总统的梅内姆曾签署过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出口武器的命令,但这些武器被转卖给了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

三,军政府最后的执政者:

现年81岁的比尼奥内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的最后一名执政者。1982年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辞职下台,将权力交给由退休将军比尼奥内组成的过渡政府。1983年大选后,比尼奥内政府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阿方辛,结束了阿根廷的军政府统治。

比尼奥内下台前曾签署法令,对军政府执政期间涉嫌卷入失踪和谋杀事件的官员和军警实行“大赦”,但是阿根廷议会和最高法院后来推翻了这一特赦令,对军政府时期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追诉。

根据阿根廷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阿军政府统治期间至少有1.3万名阿根廷人失踪。而阿根廷民权组织的报告则认为失踪者人数高达3万。

阿根廷内战基本情况(阿根廷对外战争) 第1张

阿根廷现在局势怎么样

A组,南非墨西哥乌拉圭法国,预计出线球队:墨西哥南非,法国仅靠着老迈的亨利带着最近状态不错的里贝里和马卢达纳斯里,看起来觉得很有希望晋级,但是观察一下最近很多年,当球王级别的人退役之后,这支球队马上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而作为普拉蒂尼的祖国,这位老谋深算的欧足联主席再也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提供像今年欧冠这样必有一支法国球队进四强的签位了,再加上亨利的手球出线,会让赛场上的第12人纷纷倒戈,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法国出局可能性极大。而墨西哥在世界杯上成绩一向不错,而南非作为东道主也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人和。

B组:阿根廷尼日利亚韩国希腊,预计出线球队:尼日利亚阿根廷,作为一支没有主教练的球队,阿根廷的世界杯之旅所有的焦点就剩下两个了,一个是当今足坛最耀眼的明星——梅西,一个是当今足坛唯一一个允许坐在教练席上看球的最大牌的球迷——马拉多纳。其他的东西,人们更多的目光就聚焦在了场外,所以对于这支能1:6负于玻利维亚的球队,出线其实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轻松,而个人对梅西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其球王之路也许不是在这一届世界杯上开始,我猜测的是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上梅西会封神,但是这一届,确实不属于他,你们不是都说梅西像老马吗,老马在82年的恼羞成怒也许在今年也会被乖孩子梅西复制,而那一年阿根廷的命运也许就是今年阿根廷的命运,小组出线不成问题,但是第二轮,很快,他们就会碰到麻烦。至于尼日利亚,不用我多说了,作为非洲老牌强队,没有理由在第一次非洲举行的世界杯上早早出局。

C组:英格兰美国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预计出线球队:英格兰美国。不解释

D组:德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加纳,预计出线球队:德国澳大利亚,加纳确实是非洲球队,但是面对德国和澳大利亚壮汉们的轰炸,他们能否扛的住确实是个问题,而塞尔维亚,虽然不乏才华横溢的球员,但是这样的球队确实很难让人寄予厚望。

E组:荷兰丹麦日本喀麦隆,预计出线球队:荷兰喀麦隆,丹麦实力确实不错,但是强悍的北欧海盗来到非洲大陆,其适应能力确实是个问题,丹麦在欧洲杯赛场成绩向来不错,但是在世界杯上却屡有良好表现,此次来到南半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丹麦确实不具备出线的天时地利。而日本,山寨版的巴西队碰到罗本范佩西斯内德领先的荷兰,还有身体素质远胜于自己的喀麦隆以及北欧海盗,他们就当是来好望角旅游吧。

F组:意大利巴拉圭新西兰斯洛伐克,预计出线球队:意大利巴拉圭。这个组同样不解释

G组:巴西朝鲜科特迪瓦葡萄牙,这个组哥拒绝进行预测,哪支球队都有出现的可能,最有可能被淘汰的是葡萄牙。

H组:西班牙瑞士洪都拉斯智利,预计出线球队:西班牙智利,看好智利的原因是因为疯子贝尔萨,加上智利本身属于南半球,对承办地的适应性要好于其他球队。

接下来看八强预测,我举个例子,02年,世界杯第一次来到了亚洲,彼时的比赛可谓冷门迭爆,卫冕冠军耻辱出局,棒子无耻的打进四强,并一路干掉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闯进决赛的是除了少部分巴西人和德国人之外谁也没有想到过的巴西和德国,阿根廷小组出局。

再看上一届,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乌克兰竟然进了八强,半决赛干掉的是瑞士,靠着齐达内的后程发力,法国人也经历了最后的狂欢,而电话门之后的意大利竟然捧起了金杯。欧洲球队可谓意气风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02年亚洲球队和南美球队吃饺子了,06年欧洲球队吃饺子了,今年吃饺子的毫无疑问将是非洲球队,但是非洲球队确实不具备捧杯的能力,因此南美欧洲谁捧杯就得看造化了。

看看AB组进八强的球队,不出意外将是来自A组的两支球队,墨西哥和南非,这俩组很有可能出现非洲和拉美的内战,南非有主场之利,而且尼日利亚最近这些年的实力确实不如前几届,而墨西哥完全有战胜目前这支阿根廷的实力。

CD二组:英格兰德国,也有可能是英格兰美国,因为美国最近这些年的进步实在太明显,看看上一届联合会杯打巴西的决赛就知道了,能将五星巴西打的如此狼狈,实力确实不是盖的,看好英格兰只因一个人:卡佩罗。

EF组:喀麦隆巴拉圭,意大利铁定玩完。荷兰如果闯过了这一关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今年的冠军。

GH组:最复杂的两组,谁都有出现的可能,但是个人觉得,巴西和西班牙实力确实太强,巴西在邓加的带领下开始玩整体和防守了,西班牙是最大的变数,实力超强,但是这批球员的心理素质和经验还有心态将会对他们的前景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最大的夺冠热门之一,他们即使进的了八强也很难进四强。此外,科特迪瓦绝对不容小视,但是刚刚上阵的SB埃里克松可能会毁掉这支才华横溢的球队。神秘的朝鲜,谁知道他们会打成什么样子,还有正在崛起的智利,也没有人敢小觑。

最后来个四强预测:巴西【或阿根廷】、英格兰(或荷兰)、一支非洲球队、一支中北美球队(美国或墨西哥)

阿根廷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那么他是如何沦落为发展中国家的?

这个国家选错了盟友,他们的工业发展的非常的晚,有时候会有不合理的利益发放,最终导致国库空虚。

为何阿根廷土耳其西班牙1945年1-2月对轴心国宣战?

为何阿限廷、土耳其和西班牙在1945年1-2月才对轴心国正式宣战?战争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场浩劫,哪个国家都希望置身事外,战亊一起,无论赢家还是输家,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富国经过残酷的战争消耗也可能变为穷国,奥斯曼帝国的崩溃是因为战争,强大的罗马军团波斯帝国覆灭也是战争的杰作,作为奥斯曼帝国分裂后残余部分形成的土耳其,更是心有佘悸,选择恰当时机参战,即可以捞到最大利益,又不担任何风险,同时也结交了盟友,可以看出土耳其用心良苦,西班牙做为老牌帝国,跟随英法没少给世界添堵,已耗尽了帝国的繁华,过早参战并不实际,因为综合国力已不允许其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不参战,做为欧洲盟友又说不过去,因而选在1945年参战,一是战争胜利已见曙光,做为战胜国可以取得名利双收好处,二是投入有限,国力负担不重,而阿根廷其实很纠结,因为他们几乎置身事外,同盟国轴心国两方通吃,两方面关系都不错,并被纳粹列为战后藏身首选之地,后来事实也证明,众多罪大恶极纳粹分孑在阿根廷改头换面度过余生,今天看来这是当时阿根廷政府的一种策略,因为他们参不参战,轴心国都难逃覆灭下场,参战则撇清了与轴心国的关系。阿根廷和西班牙虽然在二战前期一直保持“中立”,但是由于阿根廷和西班牙都是类似德国的法西斯独裁体制,且和德国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弗兰哥政权能在西班牙内战中获胜,主要就是依靠德国和意大利的鼎力相助,建立了军人专政的法西斯政权,因而西班牙与德意关系很好。

这三个国家都是到最后才向轴心国宣战,原因很多,但有几点是比较相似,历史事实在告诉我们,正义一定战胜邪恶:

第一,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三国都有一部分社会精英和当时的德国关系密切,也得到了德国暗地里的支援和认可,比如当时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府,他1936年通过发动政变上台,这次政变得到了当时的纳碎德国的支持,也包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的支持,在佛朗哥成立独裁政府后更不可能去反对德国等轴心国,虽然佛朗哥认为德国会最终失败,但一直收到德国的经济支援,再加上刚成立独裁政府,百业待兴,人民生活贫苦,这也是西班牙政府不愿直接派兵支持德国纳碎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当时的西班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英法也极力拉拢,支援了不少粮食,这些也是西班牙一直保持中立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土耳其和阿根廷也是差不多情况,他们国内也分联德派和联英法派,土耳其一战时损失惨重,不敢贸然参战,也没有表示加入轴心国,直到看到德国不能取胜了才立刻宣布参战,捞取好处。

第二,他们三国都有自己的国内问题。西班牙不用说了,刚建立独裁政府,没能力和资金再进行战争,一旦宣战加入哪个阵容,战争的压力就会非常大,而二个阵容也不敢随便硬推西班牙加入,怕事与愿违,阿根廷虽然远离欧洲,但它的上层精英包括领导人,和德国纳碎联系密切,主张参加轴心国,但是,在阿根廷国内民众,绝大多数不支持参加,支持中立,后来看到巴西宣布加入同盟国捞到了不少好处,在得知德国无法取胜和美国诱惑下勉强同意加入英法阵容,这就是啊根廷到最后才宣战对抗轴心国的原因。

第三,土耳其一直都是德国纳碎的友国,但是土耳其经历了一战和土俄战争,损失惨重,还没回复元气,不可能再投入战争,土耳其即不表态也不参与,等到大势已去,土耳其在美国的动员下仓促报名,支持同盟军,最后拿到了一个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二战中,西班牙表面上看是中立状态,但其实是亲德的国家,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不是轴心国,胜似轴心国。但是由于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也并没有直接出兵参战(派遣志愿军参加入侵苏联),同盟国也并没有对西班牙怎么样,而西班牙在德国濒临战败之际,放弃了德国轴心国阵营,撤回了相应部队。不过西班牙并没有对德国宣战,一直保持中立到战后。二战后尽管西方国家孤立西班牙,但是由于美国的帮助,西班牙经济依旧发展很快,成为发达国家。

而三四十年代的阿根廷,也是军人专政的法西斯国家。加上德国积极拉拢南美各国,试图影响美国的后花园,和南美部分国家关系也非常好。阿根廷也是一个亲德的中立国,甚至一度收留了大量的纳粹战犯。不过在美国等盟国的压力下,阿根廷最终还是迫于形势对德宣战,但是也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对德作战。

二战后,大量的纳粹分子在阿根廷逃过了审判。而大量的小道消息也声称希特勒没有自杀,而是乘坐潜艇来到了阿根廷,然后隐居起来。

阿根廷自称是希特勒的老人,当然,她的夫人声称他是精神病人。不过无风不起浪,若不是一直以来流传民间的传言,也不可能有阿根廷自称自己是希特勒。

至于土耳其,在一战中由于参加了德国阵营,惨遭解体,若不是凯末尔革命最终迫使协约国妥协,土耳其险些亡国,但是土耳其依旧还是签订了极为苛刻的条约,丧失了全部的境外土地。二战中,土耳其显然聪明了很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中立状态。由于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轴心国和同盟国都是积极拉拢土耳其的。土耳其虽然最终参加了同盟国,不过基本上成功的避免了二战对土耳其的破坏。

阿根廷和西班牙长期中立,主要是因为自身就是法西斯专政政权,而土耳其则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左右逢源,最终都站在了同盟国一边,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阿根廷什么时候建国?

1810年5月,阿根廷人民终于开始了独立斗争,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聚集在市政议会广场,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包括现今乌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维亚在内的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第一届委员会。当年民众集会的广场,称做"五月广场",5月25日被定为阿根廷建国纪念日。此后又经历了一段内战及混乱局面,终于在1862年完成了联邦各省的统一,结束了独立后阿根廷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组成了正式统一的国家。

阿根廷怎么衰落

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当时,阿根廷向世界出口大量的粮食和牛肉, 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称作“南美洲的巴黎”。当时的阿根廷已经跻身于世界10大富国行列。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1900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美囯的一半,是日本的一倍,略高于芬兰和挪威,略低于意大利和瑞典。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比法囯和德囯都高。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然领先于日本,大概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囯相当。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阿根廷的人均GDP远不如北欧和西欧的许多国家,更与美国和日本相差甚远。根据最新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阿根廷人均GDP为9138美元,与同属拉美的墨西哥大致相等,排名仅在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之前。

阿根廷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全囯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海湾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阿根廷人主要是欧洲移民的后代,约占全囯总人口的97%。因此,阿根廷基本上没有民族矛盾。阿根廷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

那么, 阿根廷是怎样从一个富国走向衰败的呢? 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19世纪60年代初,阿根廷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内战,政局趋于稳定。这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但是这样的好景维持了近70年后,被发生在1930年的一次政变彻底改变了。阿根廷从此拉开了百个多世纪里政权频繁更迭的序幕。那些不同党派执政后,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制定的各项政策很难具有连贯性,这样一方面让执行者执行起来左右为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82年,与英国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之战,进一步激化了阿根廷的囯内矛盾,加剧了经济衰退。

二、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长期以来,阿根廷政府利用国家干预手段,通过实行囯有化,在制造业、金融业、农业、囯防工业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里建立了一大批囯有骨干企业。到70年代末,阿根廷的囯有企业在囯内总投资中的比例已经占到了20%。囯有企业在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囯有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并为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应该说,囯有企业为稳定社会和推动工业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然而,阿根廷的囯有企业也长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效益普遍低下,许多企业长期亏损严重。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政府给予企业的种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同时也扼杀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政府的格局, 企业离开政府的财政补贴后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另外,政府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盛行,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19世纪80年代前,畜牧业一直是阿根廷的经济支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化建设。至40年代初,工业在囯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但是50年代以前,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直到50年代以后,政府才开始重视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由于阿根廷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错失了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二次工业化的绝佳机会。当今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牧业在20世纪初以前使阿根廷成为富国,但同时也使它在工业化道路上慢了一步。

为了扶持制造业发展,阿根廷政府又采取贸易壁垒措施,产品主要面向囯内市场,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力,经济增长缓慢。

四、消费观的影响

阿根廷人的超前消费意识很强,有了钱就去消费,没有钱借钱也要消费,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因此阿根廷的银行储蓄率很难提高。由于囯内储蓄率低,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继80年代初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后,时隔不到20年,又再度遇到债务危机。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维持较高的储蓄率,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而储蓄的增加进而扩大了投资,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储蓄和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败

阿根廷自1970年以来已经发生8次货币危机。 刚刚进入2001年,国内金融形势不断恶化,数次出现金融动荡,7月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 证券股票一路狂跌,国家风险指数狂升不止,资金大量外逃,国际储备和银行储备不断下降,国家所累积的债务和每一次的通货膨胀使国内民不聊生。

阿根廷的这次债务危机, 使本国经济遭受重创, GDP增长率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失业率超过18%, 披索贬值75%,全国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阿根廷人均年收入由危机爆发前的8000美元猛跌到2000美元左右,民众收入大幅下降,开始对国家金融稳定安全失去信心;长期的失业与贫困,使人们对阿根廷经济前景不再抱有期待;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质疑,威信扫地。2001年外债总额已达1455亿美元,占GDP(2667亿美元)的50%以上,而外汇储备却从2000年的251亿美元减至2001年的145亿美元,整个国家已濒临破产的边缘。另外,阿根廷长期奉行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和国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受到严重质疑。

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使阿根廷的经济陷入了多年的萎靡不振和徘徊之中。阿根廷是当今世界由富变成“穷”的典型,阿根廷也成了“垂死挣扎的、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